第四篇其 他 人 名
第十三章 笔 名
5.如何取一个好笔名
(1)利用原姓名取笔名。
在以姓名方式出现的笔名中,有的笔名和原姓名有一定的联系,这类笔名又有以下 两种类型:
A.用原姓取笔名。
a.声音上的联系。
张心远,笔名张恨水。
这些都是直接使用原姓。
丁明哲,笔名白丁。这是以姓为名,又用唐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之典:“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白丁”就是指平民百姓,用这个笔名意在表示自己要用笔为大众服务的决心 。
马千木,笔名马识途。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成语“老马识途”的后三字,使原姓在 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李涓丙,笔名李满天。保留了原姓,却又巧妙地截取熟语“桃李满天下”中间三字,使原姓 在笔名中产生新的意义。
胡振邦,笔名呼延青。呼和胡谐音。
赵景深,笔名邹啸。赵字繁体字从走从肖,邹啸就是走肖的谐音。
马书铭,笔名莫韵。莫和马双声。
廖星光,笔名羽山。廖字去掉广和人,便是羽彡,彡和山谐音,故又作羽山。
b.利用字形上的联系。
万家宝,笔名曹禺。繁体万字,上为草字头,下为禺,拆成两字便是草禺,草禺便属于非姓 名模式,为了变为姓氏模式,就取“草”的谐音字“曹”作为笔名的姓氏,便成为曹禺。
舒庆春,笔名老舍。舒字去掉予便是舍,再以“老”为笔名的姓氏。
B.用原名改笔名。
a.笔名抛弃原姓,保留原名,或者保留原名中的一部分。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声 音上的联系。
洪吴天,笔名吴天,这是去掉姓氏,保留原名,同时以原名的首字作为笔名的姓氏。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这是以原名中的光字作为笔名的姓氏,同时又选择能和光字连缀成义 的两个字作为笔名中的部分。
沈季平,笔名平子,这是去掉原名中的其他字,缀加一个新字作为笔名。
高季琳,笔名林真。这是取原名中琳字的一半“林”作为笔名的姓氏。
陈彬范,笔名蓝冰。冰和原名中的彬音近,又以母姓蓝作为笔名的姓氏。
赵文节,笔名闻捷。闻捷和原名文节谐音。
任禹成,笔名于伶。于和禹谐音,以于为笔名的姓氏。
顾用中,笔名中庸。中庸是原名用中两字颠倒过来的谐音。
b.笔名和原名的一字保持字形上的联系。
张松如,笔名公木。笔名系将松字拆为公木二字。
杨凤岐,笔名凡鸟。凤的繁体字从鸟从凡,笔名正是凤字拆为凡鸟二字。
朱子奇,笔名大可。笔名系将奇字拆为大可二字。
c.笔名中至少有一个字和原名保持意义上的联系。
郭光,笔名贾明。明和光同义。
李鹤城,笔名月树。月树和原名鹤城形式工整、对仗。
(2)抛开原姓名,另起炉灶。
这一类的笔名中,笔名和本名并没有联系。
A.另起炉灶这种取笔名的方法有三种:完全抛开自己的姓、名,另起炉灶,信笔由之。
例如,女作家蒋伟的笔名是丁玲。1922年她在上海平民女校读书,主张废除姓,并把自己的 字冰之作为名字。可是此举招来许多麻烦,她需要不断地向人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姓氏。久 而久之,不胜其烦,她只好用姓,却又嫌原姓蒋字笔画太多,不好写,就找了个笔画最简单 的丁字作为姓氏。至于玲字,就像她本人说的:“‘丁玲’毫无意思,只是同几个朋友闭着 眼睛在字典上各找一个字作名,‘玲’是我瞎摸的。”像丁玲这样靠“瞎摸”字典拟定笔名 的人不少。
B.利用母姓取笔名。
我国的笔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许多人喜欢使用母姓。
例如:
周树人,笔名鲁迅(母姓鲁)。
曹京平,笔名黄叶(母姓黄)。
陈彬范,笔名蓝冰(母姓蓝)。
许世连,笔名鲍耳聪(母姓鲍)。
关东彦,笔名孟来(母姓孟)。
郭云亭,笔名贾明(母姓贾)。
史成汉,笔名牛汉(母姓牛)。
钱玉堂,笔名程朔青(母姓程)。
郑笃,笔名李紫(母姓李)。
(3)集体取名。
这一类笔名代表某个人或某个集体。
例如:四名——1931年至1932年,张永年和谷万川、李树藩与杨殿,合写宣传红军土地革命及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民间
歌谣《时事打牙牌》,共四百多首。这些歌谣在《文学杂志》上
发表时,署名就是“四名”。山仁——1946年,霍泛、马印秋、王玉堂三人在《文艺杂志》第10期上发表《鲁迅逝世 十周年祭》时使用的笔名。“山仁”即“三人”的谐音。
在“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大造舆论,组织了许多写作班子,这些写作班子多数
用集体笔名。例如:
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它专门在各大报刊上发表“重要”
文章,是“ 四人帮”的重要吹鼓手之一。“梁效”即“两校”的谐音,当时民间有个顺口溜,曰:“小 报看大报,大报看梁效”。可见“梁效”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罗思鼎——这是“四人帮”在上海的写作班子。“罗思鼎”与“螺丝钉”谐音。这个班子发
表 了大量宣传“四人帮”观点的文章,与梁效呼应,形成“北有梁效、南有罗思鼎”的格局。
池恒——这是“四人帮”在《红旗》杂志社组织的写作班子。“池恒”大概取“持
之以恒”的意思,“池”与“持”谐音。
初澜——这是“四人帮”在文化部的写作班子。这个笔名比较直露,把他们所造的舆论比喻 成篡夺政权的“初澜”。
集体笔名往往是为了抹去集体的痕迹,隐匿集体的面貌,所采用的笔名一般与个人笔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