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十一]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为梵文咒语。
本经前面,从"观自在菩萨"始,至"真实不虚"为显说般若;
此段咒语则为密说般若。
佛法本来分为显密两种,显明者,
佛经借世俗文字语言传达道理,示现于人,导人修持而得利益。
秘密法则含有咒语这样的方法,佛法的本质在至极之处是不可说的,
佛只是为了众生利益才不得不说法,那神妙不可说的秘密只有借咒语来教授了。
秘密法门之一的陀罗尼,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汉译,但念诵仍是有效力的。
按以往的说法,《心经》中全部要义,完全包括在这四句咒语中。
念诵这四句咒,其效力等同于诵读此经。
依法藏大师所说,此四句分别可以释如下:
"揭谛"者,此处为"去"或"度"之意,这也就是深般若的本有功能,度众生于彼岸;
重复"揭谛"二字,无非是自度度他的意思;
"波罗"意为"彼岸";"波罗揭谛"者,"度到所欲之彼岸"的意思;
至于"僧揭谛"的"僧",意为"总"或"普",因而"波罗僧揭谛"的意思便是"普度自我及他人都到彼岸";
"菩提"为"觉";"娑婆诃"即"速疾"也,意谓依此心咒,速疾得成大觉。
只要默诵此密咒,就在不觉不知的状态下超凡入圣,
所以才说,此咒即般若,而般若即是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