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十一]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诸法",指世间一切法, 亦即天地间的一切事事物物。 此处指五蕴诸法, 即因五蕴而生的一切相待而有者。
"空相", 指"真空实相"。
人的真心本来是常住不动的, 只因五蕴集聚心中生出私欲遮蔽真性, 才会有种种执著, 才会妄执外境为有, 才会视所见、所闻、所嗅、所触为真, 才会以五蕴为实有。
只有般若慧才能如同利剑断除诸多迷惑, 只有在缘起性空的立场上才能把握"空相"。
"不生不灭", 五蕴真空, 便无法可生, 若法不生, 自无可灭。
一旦明了般若妙法, 无妄想心, 就不会有生有灭, 也就无需乎求离苦, 也就没有度脱苦厄一说了。
"不垢不净", 污垢与清净本来是两相对立而存在的。
凡夫未破烦恼, 未除贪嗔, 生出了我执与法执的偏见, 这就是垢秽; 二乘修习者已断烦恼, 无离贪嗔, 能证人空, 名为清净;
凡夫染于有漏的恶缘, 名为垢; 圣人熏修无漏的善缘, 名为净。
然而他们的垢净只有其名, 究其本体言, 根本无所谓垢与净, 所存在的只是空而已。
空是既不可谓净, 也不可谓垢的。
凡夫若一念头不觉, 生出妄心便是垢; 圣人了达空性实相, 不受拘于五蕴, 不受诸法色相影响, 则是净。
从诸法的本然之相上说, 垢也没有, 净也没有, 这叫"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世人的本来心量, 如大海一样宽广博大, 含容万物, 蕴育万机。
但只有圣人才能把本来的心显示出来, 不为事事物物所遮掩。
从极的角度看, 本有的心量并非修行而有, 而是修行而显, 所以说心量不会因为觉悟而增另加一分, 也不会因为迷妄而减去一分。
凡夫似乎心量狭小, 但那只是因为五蕴蔽障, 六尘牵缠束缚, 不能修行观照, 所以才会有真心隐没不显。
无论凡夫, 无论圣人, 佛性本有, 真心俱在, 人为地增一分或减一分都是不可能的。
生灭垢净增减, 都是从生的情见妄分别所致, 这也就是苦厄, 所以佛在此教诫, 只有了达心性本来是空, 一切善恶凡圣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 其体性原本寂然, 没有任何分别想量的必要。回心经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