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共摩诃比丘僧大数五千分,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好解脱,慧得好解脱,心调柔软,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弃担能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以正智得解脱,唯阿难在学地得须陀洹。复有五百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皆得圣谛。复有菩萨摩诃萨,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已得等忍,得无碍陀罗尼,悉是五通,言必信受,无复懈怠,已舍利养、名闻,说法无所希望,度深法忍,得无畏力,过诸魔事,一切业障悉得解脱,巧说因缘法,从阿僧祇劫以来发大誓愿,颜色和悦,常先问讯,所语不粗,于大众中而无所畏,无数亿劫说法巧出,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乾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得无碍、无所畏,悉知众生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脱之,意无挂碍,大忍成就,如实巧度,愿受无量诸佛国土,念无量国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能请无量诸佛,能断种种见、缠及诸烦恼,游戏出生百千三昧。诸菩萨如是等种种无量功德成就,其名曰:颰陀婆罗菩萨、罽那伽罗菩萨、导师菩萨、那罗达菩萨、星得菩萨、水天菩萨、主天菩萨、大意菩萨、益意菩萨、增意菩萨、不虚见菩萨、善进菩萨、势胜菩萨、常勤菩萨、不舍精进菩萨、日藏菩萨、不缺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执宝印菩萨、常举手菩萨、弥勒菩萨,如是等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一切菩萨,皆是补处绍尊位者。
尔时,世尊自敷师子座,结跏趺坐,直身系念在前,入三昧王三昧,一切三昧悉入其中。
是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身微笑,从足下千辐相轮中,放六百万亿光明,足十指、两踝、两[跳-兆+尃]、两膝、两髀、腰脊、腹胁、背脐、心胸德字、肩臂、手十指、项、口四十齿、鼻两孔、两眼、两耳、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万亿光明。从是诸光出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从三千大千国土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光明出过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举身毛孔,皆亦微笑而放诸光,遍照三千大千国土,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以常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亦至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乃至十方亦复如是。若有众生遇斯光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国土熙怡微笑,从其舌根放无量千万亿光。是一一光化成千叶金色宝华,是诸华上皆有化佛,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众生闻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皆亦如是。
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边踊中没、中踊边没,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是三千大千国土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从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是诸天人自识宿命,皆大欢喜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如是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地,皆六种震动,一切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齐第六天。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众生,盲者得视,聋者得听,哑者能言,狂者得正,乱者得定,裸者得衣,饥渴者得饱满,病者得愈,形残者得具足,一切众生皆得等心相视,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姊如妹,亦如亲族及善知识。是时,众生等行十善业道,净修梵行,无诸瑕秽,恬然快乐,譬如比丘入第三禅;皆得好慧,持戒自守,不娆众生。
尔时,世尊在师子座上坐,于三千大千国土中其德特尊,光明色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譬如须弥山王,光色殊特,众山无能及者。尔时,世尊以常身示此三千大千国土一切众生。
是时,首陀会天、梵众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三千大千国土人与非人,以诸天华、天璎珞、天泽香、天末香、天青莲华、赤莲华、白莲华、红莲华、天树叶香,持诣佛所。是诸天华乃至天树叶香,以散佛上。所散宝华,于此三千大千国土上,在虚空中化成大台。是华台边垂诸璎珞,杂色华盖五色缤纷,是诸华盖、璎珞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以是华盖、璎珞严饰故,此三千大千国土皆作金色,及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皆亦如是。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及十方众生,各各自念:“佛独为我说法,不为余人。”
尔时,世尊在师子座,熙怡微笑,光从口出,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以此光故,此间三千大千国土中众生,皆见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及僧;彼间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亦见此间三千大千国土中释迦牟尼佛及诸大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是时,东方过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多宝,佛号宝积,今现在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彼国有菩萨名曰普明,见大光明,见地大动,又见佛身,到宝积佛所白佛言:“世尊,今何因缘,有此光明照于世间,地大震动,又见佛身?”
宝积佛报普明言:“善男子,西方度如恒河沙等国,有世界名娑婆,佛号释迦牟尼,今现在欲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是其神力。”
是时,普明菩萨白宝积佛言:“世尊,我今当往见释迦牟尼佛,礼拜供养;及见彼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皆得陀罗尼及诸三昧,于诸三昧而得自在。”佛告普明:“欲往随意,宜知是时。”
尔时,宝积佛以千叶金色莲华,与普明菩萨而告之曰:“善男子,汝以此华散释迦牟尼佛上。生彼娑婆国中诸菩萨难胜难及,汝当一心以游彼国!”
尔时,普明菩萨从宝积佛受千叶金色光明莲华,与无数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俱共发引,皆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东方诸佛,持诸华香、璎珞、泽香、末香、涂香、衣服、幢盖,向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头面礼佛足,一面立,白佛言:“世尊,宝积如来致问世尊:少恼少患,起居轻利,气力安乐不?”又以此千叶金色莲华供养世尊。
尔时,释迦牟尼佛受是千叶金色莲华,以散东方如恒河沙等诸国土中。佛所散宝华满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一一华上皆有菩萨,结跏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头面礼释迦牟尼佛足,各以供养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释迦牟尼佛。是诸出家、在家菩萨,及诸童男、童女,各各以善根福德力故,得供养释迦牟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离一切忧,佛号无忧德,菩萨名离忧。
西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灭恶,佛号宝山,菩萨名仪意。
北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胜,佛号胜王,菩萨名德胜。
下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善,佛号善德,菩萨名华上。
上方度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其国最在边,国名喜,佛号喜德,菩萨名德喜。
——如是一切皆如东方。
尔时,是三千大千国土,皆成为宝华遍覆其地,悬缯幡盖,香树华树皆悉庄严,譬如华积世界普华佛国,妙德菩萨、善住意菩萨及余大威神诸菩萨皆在彼住。
尔时,佛知一切世界,若天世界、若魔世界、若梵世界,若沙门、婆罗门及天,若乾闼婆、人、阿修罗等,及诸菩萨摩诃萨绍尊位者,一切皆集。
佛知众会已集,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欲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当习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那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故;罪、不罪不可得故,应具足尸罗波罗蜜;心不动故,应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应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应具足禅那波罗蜜;于一切法不著故,应具足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不生故应具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九相——胀相、坏相、血涂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入出息、念死,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十一智——法智、比智、他心智、世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如实智,三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遍知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具足道慧,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以道慧具足道种慧,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行般若波罗蜜;欲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上菩萨位,当学般若波罗蜜;欲过声闻、辟支佛地住阿毗跋致地,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住六神通,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一切众生意所趣向,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胜一切声闻、辟支佛智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布施时,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持戒时,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一切求声闻、辟支佛人诸禅定解脱三昧,欲以随喜心过其上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少施、少戒、少忍、少进、少禅、少智,欲以方便力回向故而得无量无边功德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使世世身体与佛相似,欲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生菩萨家,欲得童真地,欲得不离诸佛者,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诸善根供养诸佛,恭敬尊重赞叹随意成就,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满一切众生所愿——饮食、衣服、卧具、涂香、车乘、房舍、床榻、灯烛等,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如恒河沙等国土众生,立于檀那波罗蜜,立于尸罗、羼提、毗梨耶、禅那、般若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植一善根于佛福田中,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尽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诸佛称赞其名,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一发意到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发一音使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闻声,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欲使诸佛国土不断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如、法性、实际,当学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如是住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数知三千大千国土中大地诸山微尘,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析一毛为百分,欲以一分毛尽举三千大千国土中大海、江河、池泉诸水而不娆水性,当学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国土中诸火一时皆燃譬如劫尽烧时,菩萨摩诃萨欲一吹令灭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国土中诸大风起,欲吹破三千大千国土及诸须弥山如摧腐草,菩萨摩诃萨欲以一指障其风力令不起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一结跏趺坐,遍满三千大千国土虚空,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以一毛举三千大千国土中诸须弥山王,掷过他方无量阿僧祇诸佛国土不娆众生,欲以一食供养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一衣、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灯烛、幢幡、华盖等,供养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十方各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悉具于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乃至令得无余涅槃,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应如是分别,如是布施得大果报,如是布施得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如是布施得生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因是布施得生八圣道分,因是布施能得须陀洹道乃至佛道,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具足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施人、受人、财物不可得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蜜。心不动故,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具足禅那波罗蜜。知一切法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功德,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到有为、无为法彼岸,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知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如、法相、无生际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在一切声闻、辟支佛前,欲给侍诸佛,欲为诸佛内眷属,欲得大眷属,欲得菩萨眷属,欲净报大施,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不起悭心、破戒心、瞋恚心、懈怠心、乱心、痴心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一切众生立于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定福处、劝导福处,欲令众生立于财福、法福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当学般若波罗蜜。何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菩萨摩诃萨欲以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欲以天耳闻十方诸佛所说法,欲知诸佛心,当学般若波罗蜜;欲闻十方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忘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见过去、未来诸佛国土,及见现在十方诸佛国土,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闻十方诸佛所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受记经、伽陀、忧陀那、因缘经、阿波陀那、如是语经、本生经、方广经、未曾有经、论议经——诸声闻等闻与不闻,尽欲诵受持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所说法已说、今说、当说,闻已欲一切信持,自行亦为他人说,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过去诸佛已说,未来诸佛当说,欲闻闻已自利亦利他人,当学般若波罗蜜。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间闇处,日月所不照处,欲持光明普照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无有佛名、法名、僧名,欲使一切众生皆得正见闻三宝名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令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世界中众生,以我力故,盲者得视,聋者得听,狂者得念,裸者得衣,饥渴者得饱满,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若欲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诸在三恶趣者,以我力故皆得人身,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令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以我力故立于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须陀洹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学诸佛威仪者,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欲得如象王视观,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作是愿:‘使我行时,离地四指足不蹈地,我当共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无量千万亿诸天众,围绕恭敬至菩提树下,当学般若波罗蜜。我当于菩提树下坐,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以天衣为座,当学般若波罗蜜。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行住坐卧处欲使悉为金刚,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出家日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日转法轮,转法轮时,无量阿僧祇众生远尘离垢,诸法中得法眼净,无量阿僧祇众生一切法不受故,诸漏心得解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当学般若波罗蜜;‘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无量阿僧祇声闻为僧,我一说法时,便于座上尽得阿罗汉’,当学般若波罗蜜;‘我当以无量阿僧祇菩萨摩诃萨为僧,我一说法时,无量阿僧祇菩萨,皆得阿毗跋致’,欲得寿命无量,光明具足,当学般若波罗蜜;‘我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世界中无淫欲、瞋恚、愚痴,亦无三毒之名,一切众生成就如是智慧——善施、善戒、善定、善梵行、善不娆众生’,当学般若波罗蜜;‘使我般涅槃后法无灭尽,亦无灭尽之名’,当学般若波罗蜜;‘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闻我名者,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欲得如是等功德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奉钵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作是功德,是时四天王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以四钵奉上菩萨,如前天王奉先佛钵。’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皆欢喜,意念言:‘我等当给侍供养菩萨,减损阿修罗种,增益诸天众。’三千大千国土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欢喜,意念言:‘我等当请是菩萨转法轮。’
“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增益六波罗蜜时,诸善男子、善女人各各欢喜,念言:‘我等当为是人作父母、妻子、亲族、知识。’尔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大欢喜,各自念言:‘我等当作方便,令是菩萨离于淫欲,从初发意常作童真,莫使与色欲共会。若受五欲障生梵天,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断淫欲出家者,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不断。”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要当有父母、妻子、亲族、知识耶?”
佛告舍利弗:“或有菩萨有父母、妻子、亲族、知识;或有菩萨从初发心断淫欲修童真行,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犯色欲;或有菩萨方便力故受五欲已,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譬如幻师、若幻弟子善知幻法,幻作五欲,于中共相娱乐。于汝意云何?是人于此五欲,颇有实受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故,化作五欲于中受乐,成就众生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不染于欲,种种因缘毁呰五欲——欲为炽然,欲为秽恶,欲为毁坏,欲为如怨。是故,舍利弗,当知菩萨为众生故受五欲。”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云何应行般若波罗蜜?”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不见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我不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菩萨字性空,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离色亦无空,离受、想、行、识亦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何以故?舍利弗,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但有名字故谓为空。所以者何?诸法实性无生无灭、无垢无净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何以故?名字是因缘和合作法,但分别忆想假名说。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一切名字,不见故不著。”
习应品第三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如是思惟,菩萨但有名字,佛亦但有字,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字,色但有字,受、想、行、识亦但有字。舍利弗,如我但有字,一切我常不可得,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众数人者、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是一切皆不可得。不可得空故,但以名字说。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不见我,不见众生,乃至不见知者、见者,所说名字亦不可见。菩萨摩诃萨作如是行般若波罗蜜,除佛智慧,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用不可得空故。所以者何?是菩萨摩诃萨诸名字法、名字所著处,亦不可得故。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为行般若波罗蜜。譬如满阎浮提竹麻稻茅,诸比丘其数如是,智慧如舍利弗、目揵连等,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用智慧度脱一切众生故。
“舍利弗,置满阎浮提如舍利弗、目揵连等,若满三千大千国土如舍利弗、目揵连等,复置是事若满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如舍利弗、目揵连等智慧,欲比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声闻所有智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智慧,佛智慧,是诸众智无有差别,不相违背无生性空。若法不相违背无生性空,是法无有别异,云何世尊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出过声闻、辟支佛上?”
佛告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日修智慧,心念:‘我行道慧益一切众生,当以一切种智知一切法,度一切众生。’诸声闻、辟支佛智慧,为有是事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我等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一切众生令得无余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诸声闻、辟支佛智慧,欲比菩萨摩诃萨智慧,百分不及,一千分、百千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舍利弗,于汝意云何?诸声闻、辟支佛颇有是念‘我行六波罗蜜成就众生庄严国土,具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不?”
舍利弗言:“不也,世尊。”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作是念:‘我当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譬如萤火虫不作是念:‘我力能照阎浮提,普令大明。’诸阿罗汉、辟支佛亦如是不作是念:‘我等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
“舍利弗,譬如日出时,光明遍照阎浮提,无不蒙明者;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度脱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
舍利弗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过声闻、辟支佛地,住阿惟越致地,净于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住空、无相、无作法,能过一切声闻、辟支佛地,住阿毗跋致地,净于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住何等地,能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五戒、八分成就斋、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六波罗蜜、十八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净毕施福不?”
佛言:“不也。何以故?本已净毕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大施主。施何等?施诸善法。何等善法?十善道、五戒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以是施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习应般若波罗蜜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色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受、想、行、识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眼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耳、鼻、舌、身、心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色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声、香、味、触、法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眼界空、色界空、眼识界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耳声识、鼻香识、舌味识、身触识、意法识界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苦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集、灭、道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无明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习应一切诸法空——若有为、若无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性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习应七空,所谓性空、自相空、诸法空、无所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习应七空时,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若生相、若灭相,不见受、想、行、识若生相、若灭相;不见色若垢相、若净相,不见受、想、行、识若垢相、若净相;不见色与受合,不见受与想合,不见想与行合,不见行与识合。何以故?无有法与法合者,其性空故。舍利弗,色空中无有色,受、想、行、识空中无有识。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何以故?舍利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亦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亦无智,亦无得,亦无须陀洹,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无阿罗汉果,无辟支佛,无辟支佛道,无佛亦无佛道。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若相应、若不相应,亦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色识界乃至意法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若相应、若不相应。如是,舍利弗,当知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空不与空合,无相不与无相合,无作不与无作合。何以故?空、无相、无作无有合与不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入诸法自相空,入已色不作合,不作不合;受、想、行、识不作合,不作不合。色不与前际合。何以故?不见前际故。色不与后际合。何以故?不见后际故。色不与现在合。何以故?不见现在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前际不与后际合,后际不与前际合,现在不与前际、后际合,前际、后际亦不与现在合,三际名空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者,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萨婆若不与过去世合。何以故?过去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过去世合?萨婆若不与未来世合。何以故?未来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未来世合?萨婆若不与现在世合。何以故?现在世不可见,何况萨婆若与现在世合?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不与萨婆若合,眼不可见故,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色不与萨婆若合,色不可见故,声、香、味、触、法亦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不与萨婆若合,檀那波罗蜜不可见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四念处不与萨婆若合,四念处不可见故,乃至八圣道分亦如是;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与萨婆若合,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见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佛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佛合,菩提不与萨婆若合,萨婆若不与菩提合。何以故?佛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佛,菩提即是萨婆若,萨婆若即是菩提。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习色有,不习色无,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常,不习色无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苦,不习色乐,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我,不习色非我,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寂灭,不习色不寂灭,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空,不习色非空,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相,不习色无相,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习色有作,不习色无作,受、想、行、识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不行般若波罗蜜,非行非不行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为般若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阿毗跋致地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成就众生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净佛国土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内空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诸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如、法性、实际故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坏诸法相故。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如意神通故行般若波罗蜜;不为天耳故,不为他心智故,不为宿命智故,不为天眼故,不为漏尽神通故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尚不见般若波罗蜜,何况见菩萨神通?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以如意神通飞到东方,供养恭敬如恒河沙等诸佛,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如是’。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以天耳闻十方诸佛所说法’,不作是念‘我以他心智知十方众生心所念’,不作是念‘我以宿命通知十方众生宿命所作’,不作是念‘我以天眼见十方众生死此生彼’。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亦能度无量阿僧祇众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能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恶魔不能得其便,世间众事所欲随意。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皆悉拥护是菩萨,令不堕声闻、辟支佛地。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皆亦拥护是菩萨不令有碍。是菩萨所有重罪现世轻受。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用普慈加众生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疾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所生处常值诸佛,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初不离见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有法与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是法与余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疾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法性非得相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出法性者。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法性分别诸法。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是菩萨不见用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法性不与空合,空不与法性合。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色界不与空合,空不与色界合;眼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识界合;乃至意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界合;法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法界合;意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识界合。是故,舍利弗,是空相应名为第一相应。舍利弗,空行菩萨摩诃萨,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能净佛土成就众生,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诸相应中般若波罗蜜相应,为最第一,最尊,最胜,最妙,为无有上。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相应,所谓空、无相、无作故。当知是菩萨如受记无异,若近受记。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相应者,能为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是菩萨摩诃萨亦不作是念:‘我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佛当授我记’,‘我当近受记’,‘我当净佛土’,‘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转法轮’。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有法出法性者,亦不见有法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有法诸佛授记,亦不见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生我相、众生相乃至知者见者相。何以故?众生毕竟不生不灭故,众生无有生,无有灭。若法无有生相,无有灭相,云何有法当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见众生故,为行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受故,众生空故,众生不可得故,众生离故,为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诸相应中,为最第一相应,所谓空相应,是空相应胜余相应。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空,能生大慈大悲。菩萨摩诃萨如是习相应,不生悭心,不生犯戒心,不生瞋心,不生懈怠心,不生乱心,不生无智心。”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从何处终来生此间?从此间终当生何处?”
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如是习相应者,或从他方佛国来生此间,或从兜率天上来生此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此间。
“舍利弗,从他方佛国来者,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般若波罗蜜相应故,舍身来生此间,诸深妙法皆现在前,后还与般若波罗蜜相应,在所生处常值诸佛。
“舍利弗,有一生补处菩萨,兜率天上终来生是间,是菩萨不失六波罗蜜,随所生处,一切陀罗尼门、诸三昧门疾现在前。
“舍利弗,有菩萨人中命终还生人中者,除阿毗跋致,是菩萨根钝不能疾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不能疾现在前。
“舍利弗,汝所问‘菩萨摩诃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此间终当生何处?’者,舍利弗,此菩萨摩诃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值诸佛终不离诸佛。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得禅故生长寿天,随彼寿终来生是间,得人身值遇诸佛,是菩萨诸根不利。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亦行般若波罗蜜,不以方便故舍诸禅生欲界,是菩萨诸根亦钝。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行佛十力乃至大慈大悲,是菩萨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心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佛处于中生,常不离般若波罗蜜行,如是菩萨贤劫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不随禅生还生欲界,若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生,为成就众生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以方便力故,不随禅生或生四天王天处,或生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于是中成就众生亦净佛土,常值诸佛。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禅,此间命终生梵天处作大梵王,从梵天处游一佛国至一佛国,在所有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转法轮者,劝请令转。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一生补处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初禅乃至第四禅,入慈心乃至舍,入虚空处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处,修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入空三昧、无相无作三昧,不随禅生,生有佛处,修诸梵行,若生兜率天上随其寿终,具足善根不失正念,与无数百千亿万诸天,围绕恭敬来生此间,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得六神通,不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无有声闻、辟支佛乘,乃至无二乘之名。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至到处其寿无量。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游戏神通,从一国土至一国土,所至到处有无佛法僧处,赞佛法僧功德,诸众生用闻佛名、法名、僧名故,于此命终生诸佛前。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得初禅乃至第四禅,得四无量心,得四无色定,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菩萨不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常生有益众生之处。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行六波罗蜜,上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便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与无量阿僧祇众生作益厚已入无余涅槃,是佛般涅槃后,余法若住一劫若减一劫。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初发意时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与无数百千亿菩萨,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为净佛国土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游戏其中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四禅,后四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以方便力为度众生故,起八圣道分,以是八圣道分令得须陀洹果乃至辟支佛道。”
佛告舍利弗:“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果及智,是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当知是阿毗跋致地中住。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庄严兜率天道,当知是贤劫中菩萨。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修四禅乃至十八不共法,未证四谛,当知是菩萨一生补处。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不说无益之事。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常勤精进利益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断众生三恶道。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六波罗蜜,以檀那为首安乐一切众生,须饮食与饮食,衣服、卧具、璎珞、华香、房舍、灯烛,随人所须尽给与之。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变身如佛,遍至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为众生说法,亦供养诸佛及净佛国土,闻诸佛说法,观采十方净妙国相而已自起殊胜国土,其中菩萨摩诃萨皆是一生补处。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成就三十二相诸根净利,诸根净利故众人爱敬,以爱敬故渐以三乘法而度脱之。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学身清净、口清净。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得诸根净,以是净根而不自高亦不下他。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住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乃至阿毗跋致地,终不堕三恶道。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阿毗跋致地,常不舍十善行。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中,作转轮圣王,安立众生于十善道,亦以财物布施众生。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无量千万世作转轮圣王,值遇无量百千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常为众生以法照明,亦以自照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照明。
“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于佛法中已得尊重。
“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身口意不净不令妄起。”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是身,是口,是意。如是取相作缘,舍利弗,是名身口意不净。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若得身,若得口,若得意,用是得身口意故,能生悭心、犯戒心、瞋心、懈心、乱心、愚心。当知是菩萨行六波罗蜜时,不能除身口意粗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除身口意粗业?”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得身口意,如是菩萨摩诃萨能除身口意粗业。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十善道,不生声闻心,不生辟支佛心,如是菩萨摩诃萨能除身口意粗业。
“复次,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净佛道时,行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除身口意粗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佛道?”
佛告舍利弗:“佛道者,若菩萨摩诃萨不得身,不得口,不得意,不得檀那波罗蜜,不得尸罗波罗蜜,不得羼提波罗蜜,不得毗梨耶波罗蜜,不得禅那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声闻,不得辟支佛,不得菩萨,不得佛。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佛道,所谓一切诸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无能坏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无能坏者?”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不念有色乃至识,不念有眼乃至意,不念有色乃至法,不念有眼界乃至意识界,不念有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念有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念有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念有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不念有辟支佛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增益六波罗蜜无能坏者。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具足智慧,用是智慧常不堕恶道,不生弊恶人中,不作贫穷人,所受身体不为人、天、阿修罗所憎恶。”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智慧?”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用是智慧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听法,见僧,亦见严净佛土。菩萨摩诃萨以是智慧,不作佛想,不作菩萨想,不作声闻、辟支佛想,不作我想,不作佛国想;用是智慧,行檀那波罗蜜亦不得檀那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般若波罗蜜,行四念处亦不得四念处,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亦不得十八不共法。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智慧,用是智慧能具足一切法,亦不得一切法。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净于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肉眼净?”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肉眼见百由旬,有菩萨肉眼见二百由旬,有菩萨肉眼见一阎浮提,有菩萨肉眼见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有菩萨肉眼见小千国土,有菩萨肉眼见中千国土,有菩萨肉眼见三千大千国土。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肉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天眼净?”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天眼,见一切四天王天所见,见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所见,见梵天王所见乃至阿迦尼吒天所见。菩萨天眼所见者,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所不知不见。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天眼,见十方如恒河沙等诸国土中,众生死此生彼。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天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慧眼净?”
佛告舍利弗:“慧眼菩萨不作是念:有法若有为若无为、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是慧眼菩萨,亦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慧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法眼知是人随信行,是人随法行,是人无相行,是人行空解脱门,是人行无相解脱门,是人行无作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断三结——我见、疑、戒取,是人名须陀洹;是人得思惟道薄淫恚痴当得斯陀含;增进思惟道断淫恚痴得阿那含;增进思惟道断色染、无色染、无明慢掉得阿罗汉;是人行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得五根,得五根故得无间三昧,得无间三昧故得解脱智,得解脱智故知所有集法皆是灭法作辟支佛,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是菩萨初发意,行檀那波罗蜜乃至行般若波罗蜜,成就信根、精进根,善根纯厚,用方便力故为众生受身——若生刹利大姓,若生婆罗门大姓,若生居士大家,若生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是菩萨于其中住成就众生,随其所乐皆给施之,亦净佛国土值遇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知是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知是菩萨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知是菩萨未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知是菩萨到阿毗跋致地,知是菩萨未到阿毗跋致地;知是菩萨具足神通,知是菩萨未具足神通;知是菩萨以具足神通飞到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见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知是菩萨未得神通、当得神通;知是菩萨当净佛土、不净佛土,是菩萨成就众生、未成就众生,是菩萨为诸佛所称誉、所不称誉,是菩萨亲近诸佛、不亲近诸佛,是菩萨寿命有量、寿命无量,是菩萨得佛时比丘众有量、比丘众无量,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以菩萨为僧、不以菩萨为僧,是菩萨当修苦行难行、不修苦行难行,是菩萨一生补处、未一生补处,是菩萨受最后身、未受最后身,是菩萨能坐道场、不能坐道场,是菩萨有魔、无魔。如是,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法眼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佛眼净?”
佛告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求佛道心,次第入如金刚三昧,得一切种智,尔时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是菩萨摩诃萨用一切种智,一切法中无法不见,无法不闻,无法不知,无法不识。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佛眼净。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五眼,当学六波罗蜜。何以故?舍利弗,是六波罗蜜中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若有实语能摄一切善法者,般若波罗蜜是。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生五眼,菩萨学五眼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修神通波罗蜜,以是神通波罗蜜受种种如意事——能动大地,变一身为无数身,无数身还为一身,隐显自在,山壁树木皆过无碍如行空中,履水如地陵虚如鸟,出没地中如出入水,身出烟焰如大火聚,身中出水如雪山水流,日月大德威力难当而能摩扪,乃至梵天身得自在——亦不著是如意神通,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如意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如意神通智证。
“是菩萨以天耳净过于人耳,闻二种声天声、人声,亦不著是天耳神通,天耳与声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天耳神通智证。
“是菩萨如实知他众生心,若欲心如实知欲心,离欲心如实知离欲心,瞋心如实知瞋心,离瞋心如实知离瞋心,痴心如实知痴心,离痴心如实知离痴心,渴爱心如实知渴爱心,无渴爱心如实知无渴爱心,有受心如实知有受心,无受心如实知无受心,摄心如实知摄心,散心如实知散心,小心如实知小心,大心如实知大心,定心如实知定心,乱心如实知乱心,解脱心如实知解脱心,不解脱心如实知不解脱心,有上心如实知有上心,无上心如实知无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议故,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证’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他心神通智证。
“是菩萨以宿命智证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岁乃至百岁,念一劫乃至百劫、无数百劫、无数千劫、无数百千劫乃至无数百千万亿劫世,我是处,如是姓,如是名字,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寿限,如是长寿,如是受苦乐,我是中死生彼处,彼处死生是处,有相有因缘。亦不著是宿命神通,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宿命神智证。
“是菩萨以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恶处好处、若大若小,知众生随业因缘——是诸众生身恶业成就、口恶业成就、意恶业成就故,谤毁贤圣人、受邪见因缘故,身坏堕恶道生地狱中;是诸众生身善业成就、口善业成就、意善业成就,不谤毁贤圣人,受正见因缘故,命终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天眼神通智证。亦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菩萨摩诃萨漏尽神通,虽得漏尽神通,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依异法,亦不著是漏尽神通,漏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离故,自性无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尽神通’除为萨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漏尽神通智证。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具足神通波罗蜜,具足神通波罗蜜已,增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檀那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悭心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尸罗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羼提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毗梨耶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身心精进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禅那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乱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般若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不生痴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六波罗蜜净萨婆若道毕竟空故,不来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进不怠故,不定不乱故,不智不愚故。尔时,菩萨摩诃萨,不分别布施不布施、持戒犯戒、忍辱瞋恚、精进懈怠、定心乱心、智慧愚痴,不分别毁害、轻慢、恭敬。何以故?舍利弗,无生法中无有受毁者,无有受害者,无有受轻慢恭敬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如是诸功德,声闻、辟支佛所无有得是功德,具足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一切众生中生等心;一切众生中生等心已,得一切诸法等;得一切诸法等已,立一切众生于诸法等中。是菩萨摩诃萨,现世为十方诸佛所爱念,亦为一切菩萨、一切声闻、辟支佛所爱念。是菩萨在所生处,眼终不见不爱色,乃至意不觉不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百比丘从座起,以所著衣上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尔时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尔时,慧命阿难从座起,整衣服,合掌右膝著地,白佛言:“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是三百比丘,从是已后六十一劫当作佛,皆号名大相。是三百比丘舍此身,当生阿閦佛国。及六万欲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弥勒佛法中出家行佛道。”
是时,佛之威神故,此间四部众见十方面各千佛。是十方国土严净,此娑婆国土所不及。
尔时,十千人作愿:“我等修净愿行,修净愿行故当生彼佛世界。”
尔时,佛知是善男子深心,而佛微笑,种种光从口中出。
阿难整衣服,合掌白佛:“佛何因缘微笑?”
佛告阿难:“汝见是十千人不?”
阿难言:“见。”
佛言:“是十千人于此寿终,当生彼世界,终不离诸佛,后当作佛,皆号庄严王佛。”
叹度品第五
尔时,慧命舍利弗,慧命大目揵连,慧命须菩提,慧命摩诃迦叶,如是等诸多知识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诸优婆塞、优婆夷,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尊波罗蜜、第一波罗蜜、胜波罗蜜、妙波罗蜜、无上波罗蜜、无等波罗蜜、无等等波罗蜜、如虚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自相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自性空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法空波罗蜜,无法有法空波罗蜜,开一切功德波罗蜜,成就一切功德波罗蜜,不可坏波罗蜜。是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无等等布施,具足无等等檀那波罗蜜,得无等等身,得无等等法,所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本亦复行此般若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六波罗蜜,得无等等法,得无等等色,得无等等受、想、行、识,佛转无等等法轮。过去佛亦如是行此般若波罗蜜,具足无等等布施,乃至转无等等法轮。未来世佛亦行此般若波罗蜜,当作无等等布施,乃至当转无等等法轮。以是故,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度一切彼岸,当习行般若波罗蜜。世尊,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礼敬供养。”
佛告众弟子及诸菩萨摩诃萨:“如是,如是,诸善男子,是行般若波罗蜜者,一切世间天及人、阿修罗,应当作礼,恭敬供养。何以故?因菩萨来故,出生人道、天道、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出生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因菩萨来故,世间便有饮食、衣服、卧具、房舍、灯烛、摩尼真珠、玻瓈、琉璃、珊瑚、金银等诸宝物生。舍利弗,世间所有乐具——若人中、若天上、若离欲乐,是一切乐具皆由菩萨有。何以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时,住六波罗蜜自行布施,亦以布施成就众生,乃至自行般若波罗蜜,亦以般若波罗蜜成就众生。舍利弗,是故菩萨摩诃萨为安乐一切众生故,出现于世。”
舌相品第六
尔时,世尊出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从其舌相出无数无量色光明,普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是时,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无量无数诸菩萨见是大光明,各各白其佛言:“世尊,是谁力故,有是大光明普照诸佛世界?”
诸佛告诸菩萨言:“诸善男子,西方有世界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是其舌相出大光明,普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世界。”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故,是时诸菩萨各白其佛言:“我欲往供养释迦牟尼佛及诸菩萨摩诃萨,并欲听般若波罗蜜。”
诸佛告诸菩萨:“善男子,汝自知时。”
是时,诸菩萨摩诃萨持诸供养具无量华盖、幢幡、璎珞、众香、金银、宝华,向娑婆世界诣释迦牟尼佛所。尔时,四天王诸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各持天上天香、末香、泽香、天树香、叶香、天种种莲华青赤红白,向释迦牟尼佛所。是诸菩萨摩诃萨及诸天所散诸华,于三千大千世界虚空中,化成四柱大宝台,种种异色庄严分明。
是时,释迦牟尼佛众中有十万亿人,皆从座起,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未来世中亦当得如是法,如今释迦牟尼佛弟子侍从大众说法亦尔。”
是时,佛知善男子至心于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出不作,得是法忍。佛便微笑,种种色光从口中出。
阿难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微笑?”
佛告阿难:“是众中十万亿人于诸法中得无生忍。是诸人于未来世,过六十八亿劫当作佛,劫名华积,佛皆号觉华。”
三假品第七
尔时,佛告慧命须菩提:“汝当教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如诸菩萨摩诃萨所应成就般若波罗蜜。”
即时,诸菩萨摩诃萨及声闻大弟子、诸天等,作是念:“慧命须菩提,自以智慧力,当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耶?为是佛力?”
慧命须菩提知诸菩萨摩诃萨、大弟子、诸天心所念,语慧命舍利弗:“诸佛弟子所说法,所教授,皆是佛力。佛所说法,法相不相违背。是善男子,学是法,得证此法,佛说如灯。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实无是力,能为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菩萨字,何等法名菩萨?世尊,我等不见是法名菩萨,云何教菩萨般若波罗蜜?”
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名字,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须菩提,譬如说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如众生寿者、命者、生者、养育者、众数人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等,和合法故有,是诸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
“须菩提,譬如身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譬如色、受、想、行、识,亦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是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
“须菩提,譬如眼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是眼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耳、鼻、舌、身、意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色乃至法亦如是。眼界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乃至意识界亦如是。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须菩提,譬如内身名为头但有名字,项、肩、臂、脊、胁、髀、膞、脚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名字亦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但以名字故说,是亦不生不灭,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须菩提,譬如外物草木、枝叶、茎节,如是一切但以名字故说,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皆和合故有,是法及名字亦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
“须菩提,譬如过去诸佛名,和合故有,是亦不生不灭,但以名字故说,是亦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梦、响、影、幻、焰、佛所化皆是和合故有,但以名字说,是法及名字不生不灭,非内,非外,非中间住,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如是。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名字是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是常;不见色名字无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无常;不见色名字乐,不见色名字苦;不见色名字我,不见色名字无我;不见色名字空,不见色名字无相;不见色名字无作,不见色名字寂灭;不见色名字垢,不见色名字净;不见色名字生,不见色名字灭;不见色名字内,不见色名字外,不见色名字中间住。受、想、行、识亦如是,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菩萨、菩萨字,有为性中亦不见,无为性中亦不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法皆不作分别。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不坏法中,修四念处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无垢无净。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作是知名字假施设,知假名字已,不著色,不著受、想、行、识,不著眼乃至意,不著色乃至法,不著眼识,乃至不著意识,不著眼触,乃至不著意触,不著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乃至不著意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若不苦不乐,不著有为性,不著无为性,不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著三十二相,不著菩萨身,不著菩萨肉眼,乃至不著佛眼,不著智波罗蜜,不著神通波罗蜜,不著内空,乃至不著无法有法空,不著成就众生,不著净佛国土,不著方便法。何以故?是诸法无著者,无著法,无著处,皆无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著一切法,便增益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入菩萨位,得阿毗跋致地,具足菩萨神通,游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为净佛国土,为见诸佛供养,供养之具,善根成就故随意悉得,亦闻诸佛所说法,闻已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忘失,得诸陀罗尼门、诸三昧门。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当知诸法名假施设。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是菩萨不?受、想、行、识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色、声、香、味、触、法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眼识乃至意识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地种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水、火、风、空、识种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于须菩提意云何?无明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于须菩提意云何?离色,离受、想、行、识,乃至离老死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相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如相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离色如相,乃至离老死如相是菩萨不?”
“不也,世尊。”
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乃至老死非菩萨,离色非菩萨,乃至离老死非菩萨,色如相非菩萨,乃至老死如相非菩萨,离色如相非菩萨,乃至离老死如相非菩萨?”
须菩提言:“世尊,众生毕竟不可得,何况当是菩萨?色不可得,何况色、离色、色如、离色如是菩萨?乃至老死不可得,何况老死、离老死、老死如、离老死如是菩萨?”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众生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当作是学。于须菩提意云何?色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于须菩提意云何?色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无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无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乐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乐,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苦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苦,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我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我,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非我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非我,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于须菩提意云何?色空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空,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非空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非空,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无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无相,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作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作,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色无作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无作,是菩萨义不?”
“不也,世尊。”
“乃至老死亦如是。”
佛告须菩提:“汝观何等义,言色非菩萨义,受、想、行、识非菩萨义,乃至色、受、想、行、识无作非菩萨义,乃至老死亦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色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是菩萨义?受、想、行、识亦如是。世尊,色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乐毕竟不可得,何况色苦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我毕竟不可得,何况色非我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有毕竟不可得,何况色空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相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相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世尊,色作毕竟不可得,何况色无作是菩萨义?乃至识亦如是。”
佛告须菩提:“善哉!善哉!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义不可得,受、想、行、识义不可得,乃至无作义不可得,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汝言我不见是法名菩萨。须菩提,诸法不见诸法,诸法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诸法,法性不见地种,地种不见法性,乃至识种不见法性,法性不见识种,法性不见眼色、眼识性,眼色、眼识性不见法性,乃至法性不见意法、意识性,意法、意识性不见法性。须菩提,有为性不见无为性,无为性不见有为性。何以故?离有为不可说无为,离无为不可说有为。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诸法无所见,是时不惊、不畏、不怖,心亦不没不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色、受、想、行、识故,不见眼乃至意,不见色乃至法,不见淫怒痴,不见无明乃至老死,不见我乃至知者、见者,不见欲界、色界、无色界,不见声闻心、辟支佛心,不见菩萨,不见菩萨法,不见佛,不见佛法,不见佛道。是菩萨一切法不见故,不惊、不畏、不怖、不没、不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菩萨心不没不悔?”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心、心数法,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菩萨摩诃萨心不没不悔。”
“世尊,云何菩萨心不惊、不畏、不怖?”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意及意识,不可得,不可见,以是故,不惊、不畏、不怖。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可得故应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行处,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得菩萨,不得菩萨名,亦不得菩萨心,即是教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三
劝学品第八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欲具足檀那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当学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欲知色,当学般若波罗蜜;乃至欲知识,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眼乃至意,欲知色乃至法,欲知眼识乃至意识,欲知眼触乃至意触,欲知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断淫怒痴,当学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欲断身见、戒取、疑、淫欲、瞋恚、色爱、无色爱、调慢、无明等,一切结使及缠,当学般若波罗蜜;欲断四缚、四结、四颠倒,当学般若波罗蜜;欲知十善道,欲知四禅,欲知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当学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欲入觉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入六神通、九次第定、超越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游戏三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师子奋迅三昧,欲得一切陀罗尼门,当学般若波罗蜜。
“菩萨摩诃萨欲得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一切法印三昧、观印三昧、毕法性三昧、毕住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入一切法门三昧、三昧王三昧、王印三昧、净力三昧、高出三昧、必入一切辩才三昧、入诸法名三昧、观十方三昧、诸陀罗尼门印三昧、一切法不忘三昧、摄一切法聚印三昧、虚空住三昧、三分清净三昧、不退神通三昧、出钵三昧、诸三昧、幢相三昧,欲得如是等诸三昧门,当学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满一切众生愿,当学般若波罗蜜;欲得具足如是善根常不堕恶趣,欲得不生卑贱之家,欲得不住声闻、辟支佛地中,欲得不堕菩萨顶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尔时,慧命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堕顶?”
须菩提言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不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入空、无相、无作三昧,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亦不入菩萨位,是名菩萨摩诃萨法生故堕顶。”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生?”
须菩提答舍利弗言:“生名法爱。”
舍利弗言:“何等法爱?”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色是空受念著,受、想、行、识是空受念著。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色是无相受念著,受、想、行、识是无相受念著;色是无作受念著,受、想、行、识是无作受念著;色是寂灭受念著,受、想、行、识是寂灭受念著;色是无常乃至识,色是苦乃至识,色是无我乃至识,受念著,是为菩萨顺道法爱生。
“是苦应知,集应断,尽应证,道应修;是垢法,是净法;如应近,是不应近;是菩萨所应行,是非菩萨所应行;是菩萨道,是非菩萨道;是菩萨学,是非菩萨学;是菩萨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非菩萨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方便,是非菩萨方便;是菩萨熟,是非菩萨熟。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受念著,是为菩萨摩诃萨顺道法爱生。”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无生?”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内空中不见外空,外空中不见内空;外空中不见内外空,内外空中不见外空;内外空中不见空空,空空中不见内外空;空空中不见大空,大空中不见空空;大空中不见第一义空,第一义空中不见大空;第一义空中不见有为空,有为空中不见第一义空;有为空中不见无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有为空;无为空中不见毕竟空,毕竟空中不见无为空;毕竟空中不见无始空,无始空中不见毕竟空;无始空中不见散空,散空中不见无始空;散空中不见性空,性空中不见散空;性空中不见诸法空,诸法空中不见性空;诸法空中不见自相空,自相空中不见诸法空;自相空中不见不可得空,不可得空中不见自相空;不可得空中不见无法空,无法空中不见不可得空;无法空中不见有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空;有法空中不见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中不见有法空。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入菩萨位。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学般若波罗蜜应如是学,不念色、受、想、行、识,不念眼乃至意,不念色乃至法,不念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是心不应念、不应高,无等等心不应念、不应高,大心不应念、不应高。何以故?是心非心,心相常净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云何名心相常净?”
须菩提言:“若菩萨知是心相,与淫怒痴不合不离,诸缠流缚、若诸结使、一切烦恼不合不离,声闻、辟支佛心不合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心相常净。”
舍利弗语须菩提:“有是无心相心不?”
须菩提报舍利弗言:“无心相中,有心相、无心相可得不?”
舍利弗言:“不可得。”
须菩提言:“若不可得,不应问有是无心相心不。”
舍利弗复问:“何等是无心相?”
须菩提言:“诸法不坏不分别,是名无心相。”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但是心不坏不分别,色亦不坏不分别,乃至佛道亦不坏不分别耶?”
须菩提言:“若能知心相不坏不分别,是菩萨亦能知色乃至佛道不坏不分别。”
尔时,慧命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汝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见法生,从法化生,取法分不取财分,法中自信身得证,如佛所说得无诤三昧中汝最第一,实如佛所举。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是中亦当分别知。菩萨如汝所说行,则不离般若波罗蜜。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欲学声闻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诵读,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诵读,正忆念,如说行;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持诵读,正忆念,如说行。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是中菩萨摩诃萨、声闻、辟支佛当学。”
集散品第九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觉不得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为谁说般若波罗蜜?世尊,我不得一切诸法集散,若我为菩萨作字言菩萨,或当有悔。
“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识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世尊,以是因缘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
“世尊,我亦不得眼集散乃至意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眼名字乃至意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我不得色集散乃至法集散,若不可得,云何当作名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色字乃至法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世尊,我不得无明集散,乃至不得老死集散。世尊,我不得无明尽集散,乃至不得老死尽集散。世尊,我不得淫怒痴集散、诸邪见集散皆亦如是。
“世尊,我不得六波罗蜜集散、四念处集散乃至八圣道分集散、空无相无作集散、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集散、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入出息念身念死集散,我亦不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世尊,我若不得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集散,云何当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我不得如梦五阴集散,我亦不得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受阴集散,亦如上说。世尊,我不得离集散,我不得寂灭、不生不灭不示、不垢不净集散。世尊,我不得如、法性、实际、法相、法位集散,亦如上说。我不得诸善不善法集散。我不得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集散、过去未来现在法集散、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法集散。何等是不过去、不未来、不现在?所谓无为法。世尊,我亦不得无为法集散。世尊,我亦不得佛集散。世尊,我亦不得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诸佛及菩萨声闻集散。世尊,若我不得诸佛集散,云何当教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世尊,是菩萨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世尊,我不得是诸法实相集散。云何当与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诸法实相名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名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名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诸法因缘和合假名施设,所谓菩萨是名字,于五阴中不可说,十二入、十八界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可说,于和合法中亦无可说。世尊,譬如梦于诸法中不可说,响、影、焰、化于诸法中亦不可说。譬如名虚空,亦无法中可说。世尊,如地、水、火、风名,亦无法中可说;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名,亦无法中可说;如须陀洹名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名字,亦无法中可说;如佛名、法名,亦无法中可说——所谓若善若不善、若常若无常、若苦若乐、若我若无我、若寂灭若离、若有若无。世尊,我以是义故,心悔一切诸法集散相不可得,云何为菩萨作字言是菩萨?世尊,是字不住亦不不住。何以故?是字无所有故。以是故,是字不住亦不不住。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般若波罗蜜,如是相,如是义,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必住阿毗跋致性中,住不住法故。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中不应住,受、想、行、识中不应住,眼、耳、鼻、舌、身、意中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中不应住,眼识乃至意识中不应住,眼触乃至意触中不应住,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中不应住,地种、水火风种、空识种中不应住,无明乃至老死中不应住。何以故?世尊,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世尊,色空不名为色,离空亦无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识空不名为识,离空亦无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乃至老死、老死相空,世尊,老死空不名老死,离空亦无老死,老死即是空,空即是老死。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色中住,乃至老死中不应住。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中不应住。何以故?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世尊,四念处空不名四念处,离空亦无四念处,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应住。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中不应住,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应住。何以故?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世尊,檀那波罗蜜空不名檀那波罗蜜,离空亦无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即是空,空即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不应六波罗蜜中住。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文字中不应住,一字门、二字门——如是种种字门中不应住。何以故?诸字、诸字相空故,亦如上说。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何以故?诸神通、诸神通相空,神通空不名神通,离空亦无神通,神通即是空,空即是神通。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诸神通中不应住。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何以故?无常、无常相空。世尊,无常空不名无常,离空亦无无常,无常即是空,空即是无常。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常不应住;色是苦不应住,受、想、行、识是苦不应住;色是无我不应住,受、想、行、识是无我不应住;色是空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空不应住;色是寂灭不应住,受、想、行、识是寂灭不应住;色是离不应住,受、想、行、识是离不应住,亦如上说。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如中不应住。何以故?如、如相空。世尊,如相空不名如,离空亦无如,如即是空,空即是如。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法性、法相、法位、实际中不应住。何以故?实际、实际空。世尊,实际空不名实际,离空亦无实际,实际即是空,空即是实际。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一切陀罗尼门中不应住,一切三昧门中不应住。何以故?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世尊,陀罗尼门、三昧门空,不名陀罗尼门、三昧门,离空亦无陀罗尼、三昧门,陀罗尼、三昧门即是空,空即是陀罗尼、三昧门。世尊,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如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不应住。
“世尊,如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色中住,是菩萨作色行;以吾我心于受、想、行、识中住,是菩萨作识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世尊,如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以吾我心于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中住,是菩萨作十二入乃至作陀罗尼三昧门行。若菩萨作行者,不受般若波罗蜜,亦不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具足般若波罗蜜故,不能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色是不受,受、想、行、识是不受。色不受则非色,性空故;受、想、行、识不受则非识,性空故;十二入是不受,乃至陀罗尼、三昧门是不受,十二入不受则非十二入,乃至陀罗尼、三昧门不受则非陀罗尼、三昧门,性空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受,般若波罗蜜不受则非般若波罗蜜,性空故。如是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观诸法性空,如是观,心无行处,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萨婆若慧,亦不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何以故?是萨婆若不可以相行,得相行有垢故。何等是垢相?色相乃至陀罗尼、三昧门相,是名垢相。
“是相若受若修可得萨婆若者,先尼梵志于一切智中终不生信。云何为信?信般若波罗蜜,分别解知称量思惟,不以相法,不以无相法。如是先尼梵志不取相住信行中,用性空智入诸法相中,不受色,不受受、想、行、识。何以故?诸法自相空故,不可得受。是先尼梵志,非内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外观得故见是智慧,非内外观得故见是智慧,亦不无智慧观得故见是智慧。何以故?梵志不见是法——智者、知法、知处故。此梵志非内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非内外色中见是智慧,非内外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亦不离色、受、想、行、识中见是智慧,内外空故,先尼梵志此中心得信解于一切智。以是故,梵志信诸法实相,一切法不可得故。如是信解已无法可受,诸法无相无忆念故,是梵志于诸法亦无所得,无取无舍,取舍不可得故。是梵志亦不念智慧,诸法相无念故。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此彼岸不度故。是菩萨色、受、想、行、识不受,一切法不受故,乃至诸陀罗尼、三昧门亦不受,一切法不受故。是菩萨于是中亦不取涅槃,未具足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未具足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故。何以故?是四念处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非十八不共法,是诸法非法亦不非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色不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思惟:何者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名般若波罗蜜?是谁般若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念:‘若法无所有不可得,是般若波罗蜜。’”
尔时,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所有不可得?”
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是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故,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故。
“舍利弗,色法无所有不可得,受、想、行、识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法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四念处法无所有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诸神通法无所有不可得,如如法无所有不可得,法性、法相、法位、法住、实际法无所有不可得。
“舍利弗,佛无所有不可得,萨婆若法无所有不可得,一切种智法无所有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思惟,如是观时,心不没、不悔、不惊、不畏、不怖,当知是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当知菩萨不离般若波罗蜜行?”
须菩提言:“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六波罗蜜离六波罗蜜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
舍利弗复问须菩提:“云何是色性?云何是受、想、行、识性?云何乃至实际性?”
须菩提言:“无所有是色性,无所有是受、想、行、识性,乃至无所有是实际性。舍利弗,以是因缘故,当知色离色性,受、想、行、识离识性,乃至实际离实际性。舍利弗,色亦离色相,受、想、行、识亦离识相,乃至实际亦离实际相,相亦离相,性亦离性。”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得成就萨婆若。何以故?以诸法不生不成就故。”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诸法不生不成就?”
须菩提言:“色、色空,是色生成就不可得;受想行识、识空,是识生成就不可得;乃至实际、实际空,是实际生成就不可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渐近萨婆若,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渐得身清净、心清净、相清净故,是菩萨不生染心,不生瞋心,不生痴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菩萨不生染心乃至不生邪见心故,终不生母人腹中,常得化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诸佛。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般若波罗蜜。”
相行品第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欲行般若波罗蜜——若行色为行相,若行受、想、行、识为行相;若色是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常行为行相;若色是无常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常行为行相;若色是乐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乐行为行相;若色是苦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苦行为行相;若色是有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有行为行相;若色是空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空行为行相;若色是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我行为行相;若色是无我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无我行为行相;若色是离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离行为行相;若色是寂灭行为行相,若受、想、行、识是寂灭行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行四念处为行相,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为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行般若波罗蜜’,有所得行亦是行相。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能如是行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亦是行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色受念妄解,若色受念妄解为色故作行,若为色故作行不能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眼受念妄解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界乃至意识界、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受念妄解,为十八不共法故作行,若为作行,是菩萨不能得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及后世苦。如是菩萨尚不能得声闻、辟支佛地证,何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是处。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须菩提语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行色,不行受、想、行、识;不行色相,不行受、想、行、识相;不行色、受、想、行、识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常;不行色、受、想、行、识乐,不行色、受、想、行、识苦;不行色、受、想、行、识我,不行色、受、想、行、识无我;不行色、受、想、行、识空,不行色、受、想、行、识无相;不行色、受、想、行、识无作,不行色、受、想、行、识离,不行色、受、想、行、识寂灭。何以故?舍利弗,是色空为非色,离空无色,离色无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空为非识,离空无识,离识无空,空即是识,识即是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为非十八不共法,离空无十八不共法,离十八不共法无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即是空。如是,舍利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是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何因缘故不受?”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自性不可得故不受。何以故?无所有法是般若波罗蜜。舍利弗,以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行亦不受,不行亦不受,行不行亦不受,非行非不行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何以故?一切法性无所有,不随诸法行,不受诸法相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诸法无所受三昧广大之用,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不离,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但不离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更有余三昧?”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更有诸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何等三昧菩萨摩诃萨行是,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有三昧,名首楞严行是三昧,令菩萨摩诃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名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诸法印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王印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出生三昧、必入辩才三昧、入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不忘三昧、摄诸法海印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宝断三昧、能照耀三昧、不求三昧、三昧无处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遍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作乐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庄严三昧、日光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遍照三昧、安立三昧、宝顶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生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坏诸法处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闇三昧、无去三昧、不动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妙净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住处三昧、一相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言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不尽行三昧、多陀罗尼三昧、取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等三昧、无诤行三昧、无住处乐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著如虚空不染三昧,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行是诸三昧,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无量阿僧祇三昧门、陀罗尼门,菩萨摩诃萨学是三昧门、陀罗尼门,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慧命须菩提随佛心言:“当知诸菩萨摩诃萨行是三昧者,已为过去诸佛所授记,今现在十方诸佛亦授是菩萨记。是菩萨不见是诸三昧,亦不念是三昧,亦不念‘我当入是三昧’、‘我今入是三昧’、‘我已入是三昧’。是菩萨摩诃萨都无分别念。”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三昧已,从过去佛受记耶?”
须菩提报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异诸三昧,诸三昧不异般若波罗蜜;菩萨不异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不异菩萨;般若波罗蜜即是三昧,三昧即是般若波罗蜜;菩萨即是般若波罗蜜及三昧,般若波罗蜜及三昧即是菩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三昧不异菩萨,菩萨不异三昧,三昧即是菩萨,菩萨即是三昧,菩萨云何知一切诸法等三昧?”
须菩提言:“若菩萨入是三昧,是时不作是念‘我以是法入是三昧’,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是菩萨于诸三昧,不知不念。”
舍利弗言:“何以故不知不念?”
须菩提言:“诸三昧无所有故,是菩萨不知不念。”
尔时,佛赞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我说汝行无诤三昧第一,与此义相应。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应如是学。”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耶?”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乃至学檀那波罗蜜,是法不可得故;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法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耶?”
佛言:“如是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是法不可得。”
舍利弗言:“世尊,何等法不可得?”
佛言:“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五阴不可得,十二入不可得,十八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无明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老死不可得,毕竟净故;苦谛不可得,毕竟净故,集、灭、道谛不可得,毕竟净故;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色界、无色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六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毕竟净故,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不可得,毕竟净故;菩萨不可得,毕竟净故;佛不可得,毕竟净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毕竟净?”
佛言:“不出不生,无得无作,是名毕竟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为学何等法?”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于诸法无所学。何以故?舍利弗,诸法相不如凡人所著。”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诸法实相云何有?”
佛言:“诸法无所有如是有、如是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无所有,是事不知,名为无明?”
佛告舍利弗:“色、受、想、行、识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是中凡夫以无明力渴爱故,妄见分别说是无明,是凡夫为二边所缚。是人不知不见诸法无所有,而忆想分别著色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著故,于无所有法而作识知见。是凡人不知不见。何等不知不见?不知不见色,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知不见,以是故,堕凡夫数如小儿。是人不出。于何不出?不出欲界,不出色界,不出无色界,不出声闻、辟支佛法中。是人亦不信。不信何等?不信色空,乃至不信十八不共法空。是人不住。不住何等?不住檀那波罗蜜,乃至不住般若波罗蜜,不住阿毗跋致地乃至十住、十八不共法。以是因缘故,名为凡夫如小儿,亦名著者。何等为著?著色乃至识,著眼入乃至意入,著眼识界乃至意识界,著淫怒痴,著诸邪见,著四念处,乃至著佛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无方便故,想念分别著般若波罗蜜,著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想念分别著。以是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学般若波罗蜜,不得萨婆若。”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今云何应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
佛告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以不可得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不可得?”
佛言:“诸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四
幻学品第十一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问言:‘幻人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幻人学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得萨婆若不?’我当云何答?”
佛告须菩提:“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与幻有异不?受、想、行、识与幻有异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于汝意云何?眼与幻有异不?乃至意与幻有异不?色乃至法与幻有异不?眼界乃至意识界与幻有异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与幻有异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四念处与幻有异不?乃至八圣道分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空、无相、无作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檀那波罗蜜与幻有异不?乃至十八不共法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幻有异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色不异幻,幻不异色,色即是幻,幻即是色。世尊,受、想、行、识不异幻,幻不异受、想、行、识,识即是幻,幻即是识。世尊,眼不异幻,幻不异眼,眼即是幻,幻即是眼,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世尊,四念处不异幻,幻不异四念处,四念处即是幻,幻即是四念处,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异幻,幻不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幻,幻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垢有净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有生有灭不?”
“不也,世尊。”
“若幻不生不灭,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是菩萨不?”
“如是,世尊。”
“于汝意云何?五受阴假名有生灭垢净不?”
“不也,世尊。”
“于汝意云何?若法但有名字,非身非身业,非口非口业,非意非意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是法能学般若波罗蜜,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
“菩萨摩诃萨若能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以无所得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幻人学。何以故?世尊,当知五阴即是幻人,幻人即是五阴。”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是五阴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如梦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梦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
“于汝意云何?如响、如影、如焰、如化五阴,学般若波罗蜜,当得萨婆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响、影、焰、化性无所有,无所有性亦不可得,六情亦如是。世尊,五阴即是六情,六情即是五阴,如是法皆内空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故不可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新发大乘意菩萨闻说般若波罗蜜将无恐怖?”
佛告须菩提:“若新发大乘意菩萨于般若波罗蜜,无方便亦不得善知识,是菩萨或惊、或怖、或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方便——菩萨行是方便,不惊、不畏、不怖?”
佛告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受、想、行、识无常相,是亦不可得。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苦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观色无我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色空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相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观色无作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观色寂灭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观色离相是亦不可得,乃至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有方便。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色无常相是亦不可得,观色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时,菩萨作是念:‘我当为一切众生说是无常法,是亦不可得。当为一切众生说苦相,说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寂灭相、离相,是亦不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识无常亦不可得;不以声闻、辟支佛心,观色苦无我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诸法无常相,乃至离相忍欲乐。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萨婆若心,观色无常相亦不可得,乃至离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亦如是,应萨婆若心不舍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起声闻、辟支佛意及余不善心。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思惟:‘不以空色故色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以空眼故眼空,眼即是空,空即是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不以空受故受空,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不以空四念处故四念处空,四念处即是空,空即是四念处;乃至不以空十八不共法故十八不共法空,十八不共法即是空,空即是十八不共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善知识守护故,闻说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不怖?”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者,说色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说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色苦亦不可得,说受、想、行、识苦亦不可得,说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亦不可得,说色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无相无作寂灭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眼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说无常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善知识,说修四念处法乃至离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乃至说修十八不共法,修一切智亦不可得,持是善根不向声闻、辟支佛道,但向一切智,是名菩萨摩诃萨善知识。”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方便随恶知识,闻说是般若波罗蜜惊畏怖?”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一切智心,修般若波罗蜜,得是般若波罗蜜,念是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皆得皆念。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离萨婆若心,观色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受、想、行、识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观眼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于诸法空有所念、有所得。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离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亦念亦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亦念亦得。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方便故闻是般若波罗蜜惊畏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随恶知识闻般若波罗蜜惊畏怖?”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恶知识,教离般若波罗蜜,离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恶知识,不说魔事,不说魔罪,不作是言。
“恶魔作佛形像来,教菩萨离六波罗蜜,语菩萨言:‘善男子,用修般若波罗蜜为,用修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为。’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复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为说声闻经——若修妒路乃至忧波提舍,教诏分别演说如是经,不为说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作是语:‘善男子,汝无真菩萨心,亦非阿毗跋致地,汝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说如是魔事魔罪,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佛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色空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空无我无我所,眼空无我无我所,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无我无我所,檀那波罗蜜空乃至般若波罗蜜空,四念处空,乃至十八不共法空,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辟支佛身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善男子,十方皆空,是中无佛、无菩萨、无声闻。’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和尚阿阇梨身来到菩萨所:教离菩萨道,教离一切种智,教离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教离檀那波罗蜜,乃至教离十八不共法——教入空、无相、无作,作是言:‘善男子,汝修念是诸法得声闻证,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父母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子汝为须陀洹果证故勤精进,乃至阿罗汉果证故勤精进。汝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受无量阿僧祇劫生死截手截脚受诸苦痛。’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
“复次,须菩提,恶魔作比丘形像到菩萨所,语菩萨言:‘眼无常可得法,乃至意无常可得法。’眼、苦眼、无我眼、空无相无作、寂灭离说可得法,乃至意亦如是,用有所得法说四念处,乃至用有所得法说十八不共法。须菩提,如是魔事魔罪不说不教,当知是菩萨恶知识,知已当远离之。”
句义品第十二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为菩萨句义?”
佛告须菩提:“无句义是菩萨句义。何以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义处亦无我,以是故,无句义是菩萨句义。
“须菩提,譬如鸟飞虚空无有迹,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梦中所见无处所,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幻无有实义,如焰、如响、如影、如佛所化无有实义,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如法性、法相、法位、实际无有义,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幻人色无有义,幻人受、想、行、识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幻人眼无有义,乃至意无有义。须菩提,如幻人色无有义,乃至法无有义,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幻人行内空时无有义,乃至行无法有法空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幻人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有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色无有义,是色无有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识无有义,是识无有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佛眼无处所乃至意无处所,色乃至法无处所,眼触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佛内空无处所,乃至无法有法空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佛四念处无处所,乃至十八不共法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有为性中无无为性义,无为性中无有为性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不生不灭义无处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净无处所,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白佛言:“何法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何法不作不出不得、不垢不净故无处所?”
佛告须菩提:“色不生不灭故无处所,受、想、行、识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入、界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四念处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不灭故无处所,乃至不垢不净亦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四念处净义,毕竟不可得。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四正勤乃至十八不共法净义,毕竟不可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净中我不可得,我无所有故,乃至净中知者、见者不可得,知见无所有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日出时无有黑闇,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劫烧时无一切物,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佛戒中无破戒。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如佛定中无乱心,佛慧中无愚痴,佛解脱中无不解脱,佛解脱知见中无不解脱知见。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须菩提,譬如佛光中日月光不现,佛光中四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乃至阿迦贰吒天光不现。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菩萨句义无所有亦如是。
“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菩萨句义,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当学,亦应当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云何一切法中无碍相应学应知?”
佛告须菩提:“一切法者——善法、不善法,记法、无记法,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共法、不共法。须菩提,是名一切法。菩萨摩诃萨是一切法无碍相中应学应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世间善法?”
佛告须菩提:“世间善法者,孝顺父母,供养沙门、婆罗门,敬事尊长,布施福处,持戒福处,修禅福处,劝导福事,方便生福德,世间十善道,九相——胀相、血相、坏相、脓烂相、青相、啖相、散相、骨相、烧相,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安般、念身、念死,是名世间善法。
“何等不善法?夺他命、不与取、邪淫、妄语、两舌、恶口、非时语、贪、恼害、邪见,是十不善道等,是名不善法。
“何等记法?若善法、若不善法,是名记法。
“何等无记法?无记身业、口业、意业,无记四大,无记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无记报,是名无记法。
“何等名世间法?世间法者,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是名世间法。
“何等名出世间法?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三无漏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三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明解脱念慧正忆八背舍——何等八?色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是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是三背舍;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是四背舍;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一切无边识处,是五背舍;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是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是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八背舍。九次第定——何等九?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灭诸觉观内清净故,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入第二禅;离喜故行舍受身乐,圣人能说能舍念行乐,入第三禅;断苦乐故,先灭忧喜故,不苦不乐舍念净,入第四禅;过一切色相故,灭有对相故,一切异相不念故,入无边虚空处;过一切无边虚空处,入无边识处;过一切无边识处,入无所有处;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
“复有出世间法,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是名出世间法。
“何等为有漏法?五受阴、十二入、十八界、六种、六触、六受、四禅乃至四无色定,是名有漏法。
“何等为无漏法?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无漏法。
“何等为有为法?若法生住灭——欲界、色界、无色界、五阴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智,是名有为法。
“何等为无为法?不生不住不灭,若染尽、瞋尽、痴尽,如不异法相、法性、法位、实际,是名无为法。
“何等为共法?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如是等是名共法。
“何等名不共法?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不共法。
“菩萨摩诃萨于是自相空法中,不应著不动故,菩萨亦应知一切法不二相不动故,是名菩萨义。”
金刚品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以故名为摩诃萨?”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于必定众中为上首,是故名摩诃萨。”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必定众,是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佛告须菩提:“必定众者,性地人、八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初发心菩萨乃至阿毗跋致地菩萨。须菩提,是为必定众菩萨为上首菩萨摩诃萨,于是中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当为必定众作上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于无量生死中大誓庄严,我应当舍一切所有,我应当等心于一切众生,我应当以三乘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我度一切众生已无有乃至一人入涅槃者,我应当解一切诸法不生相,我应当纯以萨婆若心行六波罗蜜,我应当学智慧了达一切法,我应当了达诸法一相智门,我应当了达乃至无量相智门。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是菩萨摩诃萨住是心中,于诸必定众而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我当代十方一切众生——若地狱众生、若畜生众生、若饿鬼众生——受苦痛,为一一众生,无量百千亿劫代受地狱中苦,乃至是众生入无余涅槃,以是法故为是众生受诸勤苦,是众生入无余涅槃已,然后自种善根,无量百千亿阿僧祇劫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生大心不可坏如金刚,住是心中为必定众作上首。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生大快心,住是大快心中,为必定众作上首。”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大快心?”
佛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染心、瞋恚心、愚痴心,不生慢心,不生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快心,住是心中为必定众作上首,亦不念有是心。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生不动心。”
须菩提白佛言:“云何名不动心?”
佛言:“常念一切种智心,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不动心。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应生利益安乐心。云何名利益安乐心?救济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是事亦不念有是心,是名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中生利益安乐心。如是,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必定众中最为上首。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当行欲法、喜法、乐法心。何等是法?所谓不破诸法实相,是名为法。何等名欲法、喜法?信法、忍法、受法,是名欲法、喜法。何等名乐法?常修行是法,是名乐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必定众中能为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能为必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四念处中,乃至住十八不共法中,能为必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住如金刚三昧,乃至离著虚空不染三昧中住,于必定众作上首,是法用无所得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诸法中,能为必定众作上首,以是因缘故名为摩诃萨。”
断诸见品第十四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告舍利弗:“便说。”
舍利弗言:“我见、众生见、寿见、命见、生见、养育见、众数见、人见,作见、使作见,起见、使起见,受见、使受见,知者见、见者见,断见、常见,有见、无见,阴见、入见、界见、谛见、因缘见,四念处见乃至十八不共法见,佛道见、成就众生见、净佛国土见、佛见、转法轮见,为断如是诸见故而为说法,是名摩诃萨。”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色见是妄见?何因缘故,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见,是名妄见?”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方便故得色生见,用有所得故;得受、想、行、识乃至转法轮生见,用有所得故。是中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断诸见网故而为说法,用无所得故。”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须菩提言:“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何以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故。是一切智心无漏不系中亦不著,以是因缘故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终不见法有生有灭、有增有减、有垢有净。舍利弗,若法无生无灭乃至无垢无净,是中无声闻心、无辟支佛心、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佛心。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说,一切智心、无漏心、不系心中亦不著。须菩提,色亦不著,受、想、行、识亦不著,四念处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何以但说是心不著?”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色亦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著。”
舍利弗语须菩提:“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诸声闻辟支佛心、诸佛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
舍利弗言:“须菩提,若色亦无漏不系性空故,受、想、行、识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无漏不系性空故。”
须菩提言:“尔舍利弗言,四念处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须菩提言:“尔如舍利弗所言,凡夫人心亦无漏不系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无漏不系性空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须菩提所说,空无心故不著是心。须菩提,色无故不著色,受、想、行、识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故不著受,四念处无故不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不著十八不共法。”
须菩提言:“如是,舍利弗,色无故,色中不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故,十八不共法中不著。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心、不共声闻辟支佛心,不念有是心,亦不著是心,用一切法无所有故,以是故名摩诃萨。”
富楼那品第十五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我亦乐说所以为摩诃萨。”
佛言:“便说。”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言:“是菩萨大誓庄严,是菩萨发趣大乘,是菩萨乘于大乘,以是故,是菩萨名摩诃萨。”
舍利弗语富楼那言:“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不分别为尔所人故住檀那波罗蜜行檀那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檀那波罗蜜行檀那波罗蜜;不为尔所人故住尸罗波罗蜜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为一切众生故住般若波罗蜜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不齐限众生‘我当度若干人,不度余人’,不言‘我令若干人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人不至’。是菩萨摩诃萨普为一切众生故大誓庄严,复作是念:‘我当自具足檀那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檀那波罗蜜;自具足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自具足般若波罗蜜,亦令一切众生行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所有布施应萨婆若心,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不向声闻、辟支佛地。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是诸施法信忍欲,是名行檀那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勤修不息,是名行檀那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摄心不起声闻、辟支佛意,是名行檀那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檀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观诸法如幻,不得施者,不得所施物,不得受者,是名行檀那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大誓庄严。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不取不得诸波罗蜜相,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是诸法信忍欲,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观一切法如幻,亦不念有是戒,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尸罗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以是故名大誓庄严。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不受声闻、辟支佛心,但受萨婆若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不休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摄心一处,虽有苦事心不散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空,无作者,无受者、若有呵骂割截者,心如幻如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羼提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时不令身心懈怠,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始终具足清净持戒,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修行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摄心离欲入诸禅定,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取一切诸法相,于不取相亦不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毗梨耶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定心布施不令心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禅定力故,破戒诸法不令得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慈悲定故忍诸恼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禅不味不著常求增进,从一禅至一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亦不随禅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布施内外所有无所爱惜,不见与者、受者及以财物,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破戒二事不见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不见呵者、骂者、打者、杀者,亦不见用是,空能忍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观诸法毕竟空,以大悲心故行诸善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入禅定,观诸禅离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禅那波罗蜜。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
“舍利弗,如是名为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是大誓庄严菩萨,十方诸佛欢喜,于大众中称名赞叹:某国土某菩萨摩诃萨大誓庄严,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富楼那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第四禅中,以慈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恨、无恼心行,遍满一方、二三四方、四维、上下,遍一切世间,悲、喜、舍心亦如是。是菩萨入禅时起时,诸禅无量心及枝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发趣大乘。是菩萨摩诃萨住禅无量心作是念:‘我当得一切种智,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初禅住初禅,二三四禅亦如是,不受余心——所谓声闻、辟支佛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作是念:‘我为断一切众生烦恼故当说法,是诸心欲乐忍。’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诸禅,诸善根皆回向萨婆若勤修不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入四禅及枝,观无常相、苦相、无我相、空相、无相相、无作相,共一切众生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行慈心作是念:‘我当安乐一切众生入悲心,我当救济一切众生入喜心,我当度一切众生入舍心,我当令一切众生得诸漏尽。’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檀那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是诸禅无量心,不向声闻、辟支佛地,但回向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尸罗波罗蜜。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四无量心,不贪声闻、辟支佛地,但忍乐欲萨婆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羼提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四无量心,但行清净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毗梨耶波罗蜜。复次,菩萨摩诃萨入禅、入无量心时,亦不随禅、无量心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无量心时方便般若波罗蜜。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一切种修四念处乃至一切种修八圣道分,一切种修三解脱门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内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智慧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中不乱不定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非常非无常智慧,非乐非苦、非实非空、非我非无我智慧,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智,不行过去世,不行未来世,不行现在世,亦非不知三世,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用无所得故。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欲界、不行色界、不行无色界,亦非不知欲界、色界、无色界,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复次,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智不行世间法、不行出世间法、不行有为法、不行无为法、不行有漏法、不行无漏法,亦非不知世间法、出世间法、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用无所得故。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
乘大乘品第十六
尔时,慧命舍利弗问富楼那:“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富楼那答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檀那波罗蜜,亦不得檀波罗蜜,亦不得菩萨,亦不得受者,是法用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檀那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乘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乘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般若波罗蜜,亦不得菩萨,是法用无所得故,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般若波罗蜜。如是,舍利弗,是为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一心应萨婆若,修四念处法法坏故,乃至一心应萨婆若,修十八不共法法坏故,是亦不可得。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菩萨但有名字,众生不可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作是念:‘色但有名字,色不可得故;受、想、行、识但有名字,识不可得故;眼但有名字,眼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四念处但有名字,四念处不可得故;乃至八圣道分但有名字,八圣道分不可得故;内空但有名字,内空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诸法如但有名字,如不可得故;法相、法性、法位、实际但有名字,实际不可得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佛但有名字,佛不可得故。’如是,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复次,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以来,具足菩萨神通成就众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恭敬供养尊重赞叹诸佛,从诸佛听受法教——所谓菩萨、大乘、是菩萨乘、是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初无佛国想,亦无众生想。此人住不二法中,为众生受身随其所应,自变其形而教化之,乃至一切智终不离菩萨乘,是名菩萨乘。是乘得一切种智,已转法轮,声闻、辟支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世间人民所不能转。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皆欢喜称名赞叹作是言:某方某国某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得一切种智转法轮。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乘于大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五
庄严品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大庄严,何等是大庄严?何等菩萨能大庄严?”
佛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所谓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庄严,四念处庄严,乃至八圣道分、内空庄严,乃至无法有法空、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及一切种智庄严,变身如佛庄严——光明遍照三千大千国土,亦照东方如恒河沙等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亦动东方如恒河沙等诸国土,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是菩萨摩诃萨住檀那波罗蜜摩诃衍大庄严,是三千大千国土变为琉璃,化作转轮圣王,须食与食,须饮与饮,衣服、卧具、华香、璎珞、捣香、泽香、房舍、灯烛、医药,种种所须尽给与之,与已而为说法——所谓应六波罗蜜,众生闻是法者终不离六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大庄严。
“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于前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于须菩提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有所与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化作转轮圣王,种种具足,须食与食,须饮与饮,乃至种种所须尽给与之,虽有所施实无所与。何以故?须菩提,诸法相如幻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尸罗波罗蜜,现生转轮圣王家,以十善道教化众生,有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众生,众生闻是法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以十善道教化令行,又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教化令行。须菩提,于汝意云何?是幻师实有众生教令行十善道,乃至行十八不共法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以十善道教化众生,令行乃至十八不共法,实无众生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诸法相如幻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令行羼提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羼提波罗蜜,教化众生令行羼提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已来如是大庄严,若一切众生骂詈刀杖伤害,菩萨摩诃萨于此中不起一念,亦教一切众生行此忍辱。譬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令行忍辱余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毗梨耶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毗梨耶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毗梨耶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身心精进教化众生。譬如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身心精进余如上说。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诸法等中,不见法若乱、若定。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禅那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禅那波罗蜜,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禅那波罗蜜。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禅那波罗蜜余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无有法得此岸、彼岸,如是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教一切众生令行般若波罗蜜。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随其所应,自变其身住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教众生令行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是众生行是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是法。须菩提,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众生,教令行六波罗蜜余如上说。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大庄严,应萨婆若心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檀那波罗蜜,不教若干人住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不教若干人住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亦不生是念‘我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一切种智,亦不教若干人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我当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住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立众生于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譬如工幻师若幻师弟子,于四衢道中化作大众,教令行六波罗蜜乃至得一切种智,余如上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庄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从佛所闻义,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诸法自相空故——所谓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眼、眼相空乃至意、意相空,色、色相空乃至法、法相空,眼识、眼识相空乃至意识、意识相空,眼触、眼触相空乃至意触、意触相空,眼触因缘生受、受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受相空。世尊,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菩萨、菩萨相空。世尊,以是因缘故,当知菩萨摩诃萨无大庄严为大庄严。”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须菩提,萨婆若非作法,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萨婆若非作法,是众生亦非作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佛语须菩提:“作者不可得故,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诸众生亦非作非起法。何以故?须菩提,色非作非不作,受、想、行、识非作非不作,眼非作非不作乃至意非作非不作,色乃至法、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非作非不作。
“须菩提,我非作非不作,乃至知者、见者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梦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幻、响、影、焰、化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内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无法有法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四念处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乃至十八不共法非作非不作。何以故?是法皆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须菩提,菩萨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萨婆若及一切种智非作非不作,毕竟不可得故。
“以是因缘故,须菩提,萨婆若非作非起法,是众生亦非作非起法,菩萨为是众生大庄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如我观佛所说义,世尊,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语须菩提:“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色是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是无缚无脱。”
富楼那问须菩提:“何等色无缚无脱?何等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须菩提言:“如梦,色无缚无脱;如梦,受、想、行、识无缚无脱;如响、如影、如幻、如焰、如化,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过去色无缚无脱,过去受、想、行、识无缚无脱;未来色无缚无脱,未来受、想、行、识无缚无脱;现在色无缚无脱,现在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何以故无缚无脱?是色无所有故,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所有故,无缚无脱;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善色、受、想、行、识亦无缚无脱,不善色、受、想、行、识无缚无脱;无记色无缚无脱,无记受、想、行、识无缚无脱;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亦无缚无脱。何以故?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一切法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檀那波罗蜜无缚无脱,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内空亦无缚无脱,乃至无法有法空亦无缚无脱,四念处无缚无脱,乃至十八不共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缚无脱,一切智、一切种智无缚无脱,菩萨无缚无脱,佛亦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诸法如、法相、法性、法住、法位、实际、无为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无缚无脱。
“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是菩萨摩诃萨住无缚无脱檀那波罗蜜中,乃至住无缚无脱般若波罗蜜,住无缚无脱四念处,乃至住无缚无脱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成就众生,无缚无脱净佛国土,无缚无脱诸佛当供养,无缚无脱当听法,无缚无脱诸佛终不离,无缚无脱诸神通终不离,无缚无脱五眼终不离,无缚无脱陀罗尼门终不离,无缚无脱诸三昧门终不离,无缚无脱当生道种智,无缚无脱当得一切种智,无缚无脱法轮转,无缚无脱众生安立三乘。
“如是,富楼那,菩萨摩诃萨行无缚无脱六波罗蜜,当知一切法无缚无脱,无所有故、离故、寂灭故、不生故。
“富楼那,是名菩萨摩诃萨无缚无脱大庄严。”
问乘品第十八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云何当知菩萨摩诃萨发趣大乘?是乘发何处?是乘至何处?当住何处?谁当乘是乘出者?”
佛告须菩提:“汝问何等是菩萨摩诃衍?须菩提,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何等六?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云何名檀那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共一切众生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
“云何名尸罗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罗波罗蜜。
“云何名羼提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具足忍辱亦教他行忍辱,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羼提波罗蜜。
“云何名毗梨耶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行五波罗蜜勤修不息,亦安立一切众生于五波罗蜜,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毗梨耶波罗蜜。
“云何名禅那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自以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入诸禅,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
“云何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应萨婆若心,不著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以无所得故,亦教他不著一切法亦观一切法性,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复有摩诃衍,所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诸法空、不可得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内空?”
佛言:“内法名眼、耳、鼻、舌、身、意。眼、眼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耳、耳空,鼻、鼻空,舌、舌空,身、身空,意、意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空。
“何等为外空?外法名色、声、香、味、触、法。色、色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声、声空,香、香空,味、味空,触、触空,法、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外空。
“何等为内外空?内外法名内六入、外六入。内法、内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外法、外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内外空。
“何等为空空?一切法空,是空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空空。
“何等为大空?东方、东方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大空。
“何等为第一义空?第一义名涅槃。涅槃、涅槃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第一义空。
“何等为有为空?有为法名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欲界空,色界、色界空,无色界、无色界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为空。
“何等为无为空?无为法名若无生相、无住相、无灭相。无为法、无为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无为空。
“何等为毕竟空?毕竟名诸法,毕竟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毕竟空。
“何等为无始空?若法初来处不可得,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始空。
“何等为散空?散名诸法无灭,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散空。
“何等为性空?一切法性——若有为法性、若无为法性,是性非声闻、辟支佛所作,非佛所作,亦非余人所作,是性性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性空。
“何等为自相空?自相名色坏相、受受相、想取相、行作相、识识相。如是等有为无为法各各自相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自相空。
“何等为诸法空?诸法名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是诸法、诸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为诸法空。
“何等为不可得空?求诸法不可得,是不可得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不可得空。
“何等为无法空?若法无是亦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空。
“何等为有法空?有法名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有法空。
“何等为无法有法空?诸法中无法,诸法和合中有自性相,是无法有法空,非常非灭故。何以故?性自尔。是名无法有法空。
“复次,须菩提,法法相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
“何等名法法相空?法名五阴,五阴空,是名法法相空。
“何等名无法无法相空?无法名无为法,是名无法无法空。
“何等名自法自法空?诸法自法空,是空非知作、非见作,是名自法自法空。
“何等名他法他法空?若佛出,若佛未出,法住、法相、法位、法性、如、实际,过此诸法空,是名他法他法空。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名首楞严三昧,宝印三昧,师子游戏三昧,妙月三昧,月幢相三昧,出诸法三昧,观顶三昧,毕法性三昧,毕幢相三昧,金刚三昧,入法印三昧,三昧王安立三昧,放光三昧,力进三昧,高出三昧,必入辩才三昧,释名字三昧,观方三昧,陀罗尼印三昧,无诳三昧,摄诸法海三昧,遍覆虚空三昧,金刚轮三昧,宝断三昧,能照三昧,不求三昧,无住三昧,无心三昧,净灯三昧,无边明三昧,能作明三昧,普照明三昧,坚净诸三昧三昧,无垢明三昧,欢喜三昧,电光三昧,无尽三昧,威德三昧,离尽三昧,不动三昧,不退三昧,日灯三昧,月净三昧,净明三昧,能作明三昧,作行三昧,知相三昧,如金刚三昧,心住三昧,普明三昧,安立三昧,宝聚三昧,妙法印三昧,法等三昧,断喜三昧,到法顶三昧,能散三昧,分别诸法句三昧,字等相三昧,离字三昧,断缘三昧,不坏三昧,无种相三昧,无处行三昧,离朦昧三昧,无去三昧,不变异三昧,度缘三昧,集诸功德三昧,住无心三昧,净妙华三昧,觉意三昧,无量辩三昧,无等等三昧,度诸法三昧,分别诸法三昧,散疑三昧,无处三昧,一庄严三昧,生行三昧,一行三昧,不一行三昧,妙行三昧,达一切有底散三昧,入名语三昧,离音声字语三昧,然炬三昧,净相三昧,破相三昧,一切种妙足三昧,不喜苦乐三昧,无尽相三昧,陀罗尼三昧,摄诸邪正相三昧,灭憎爱三昧,逆顺三昧,净光三昧,坚固三昧,满月净光三昧,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世三昧,三昧等三昧,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不乐一切住处三昧,如住定三昧,坏身衰三昧,坏语如虚空三昧,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云何名首楞严三昧?知诸三昧行处,是名首楞严三昧。
“云何名宝印三昧?住是三昧,能印诸三昧,是名宝印三昧。
“云何名师子游戏三昧?住是三昧,能游戏诸三昧中如师子,是名师子游戏三昧。
“云何名妙月三昧?住是三昧,能照诸三昧如净月,是名妙月三昧。
“云何名月幢相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相,是名月幢相三昧。
“云何名出诸法三昧?住是三昧,能出生诸三昧,是名出诸法三昧。
“云何名观顶三昧?住是三昧,能观诸三昧顶,是名观顶三昧。
“云何名毕法性三昧?住是三昧,决定知法性,是名毕法性三昧。
“云何名毕幢相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幢,是名毕幢相三昧。
“云何名金刚三昧?住是三昧,能破诸三昧,是名金刚三昧。
“云何名入法印三昧?住是三昧,入诸法印,是名入法即三昧。
“云何名三昧王安立三昧?住是三昧,一切诸三昧中安立住如王,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云何名放光三昧?住是三昧,能放光照诸三昧,是名放光三昧。
“云何名力进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能作势力,是名力进三昧。
“云何名高出三昧?住是三昧,能增长诸三昧,是名高出三昧。
“云何名必入辩才三昧?住是三昧,能辩说诸三昧,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云何名释名字三昧?住是三昧,能释诸三昧名字,是名释名字三昧。
“云何名观方三昧?住是三昧,能观诸三昧方,是名观方三昧。
“云何名陀罗尼印三昧?住是三昧,持诸三昧印,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云何名无诳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欺诳,是名无诳三昧。
“云何名摄诸法海三昧?住是三昧,能摄诸三昧如大海水,是名摄诸法海三昧。
“云何名遍覆虚空三昧?住是三昧,遍覆诸三昧如虚空,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云何名金刚轮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分,是名金刚轮三昧。
“云何名断宝三昧?住是三昧,断诸三昧烦恼垢,是名断宝三昧。
“云何名能照三昧?住是三昧,能以光明显照诸三昧,是名能照三昧。
“云何名不求三昧?住是三昧,无法可求,是名不求三昧。
“云何名无住三昧?住是三昧中,不见一切法住,是名无住三昧。
“云何名无心三昧?住是三昧,心、心数法不行,是名无心三昧。
“云何名净灯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中作明如灯,是名净灯三昧。
“云何名无边明三昧?住是三昧,与诸三昧作无边明,是名无边明三昧。
“云何名能作明三昧?住是三昧,即时能为诸三昧作明,是名能作明三昧。
“云何名普照明三昧?住是三昧,即能照诸三昧门,是名普照明三昧。
“云何名坚净诸三昧三昧?住是三昧,能坚净诸三昧相,是名坚净诸三昧三昧。
“云何名无垢明三昧?住是三昧,能除诸三昧垢,亦能照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云何名欢喜三昧?住是三昧,能受诸三昧喜,是名欢喜三昧。
“云何名电光三昧?住是三昧,照诸三昧如电光,是名电光三昧。
“云何名无尽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尽,是名无尽三昧。
“云何名威德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威德照然,是名威德三昧。
“云何名离尽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尽,是名离尽三昧。
“云何名不动三昧?住是三昧,令诸三昧不动不戏,是名不动三昧。
“云何名不退三昧?住是三昧,能不见诸三昧退,是名不退三昧。
“云何名日灯三昧?住是三昧,放光照诸三昧门,是名日灯三昧。
“云何名月净三昧?住是三昧,能除诸三昧闇,是名月净三昧。
“云何名净明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四无闇智,是名净明三昧。
“云何名能作明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门能作明,是名能作明三昧。
“云何名作行三昧?住是三昧,能令诸三昧各有所作,是名作行三昧。
“云何名知相三昧?住是三昧,见诸三昧知相,是名知相三昧。
“云何名如金刚三昧?住是三昧,能贯达诸法亦不见达,是名如金刚三昧。
“云何名心住三昧?住是三昧,心不动不转不恼,亦不念有是心,是名心住三昧。
“云何名普明三昧?住是三昧,普见诸三昧明,是名普明三昧。
“云何名安立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
“云何名宝聚三昧?住是三昧,普见诸三昧如见宝聚,是名宝聚三昧。
“云何名妙法印三昧?住是三昧,能印诸三昧以无印印故,是名妙法印三昧。
“云何名法等三昧?住是三昧,观诸法等无法不等,是名法等三昧。
“云何名断喜三昧?住是三昧,断一切法中喜,是名断喜三昧。
“云何名到法顶三昧?住是三昧,灭诸法闇亦在诸三昧上,是名到法顶三昧。
“云何名能散三昧?住是三昧,中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云何名分别诸法句三昧?住是三昧,分别诸三昧诸法句,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云何名字等相三昧?住是三昧,得诸三昧字等,是名字等相三昧。
“云何名离字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乃至不见一字,是名离字三昧。
“云何名断缘三昧?住是三昧,断诸三昧缘,是名断缘三昧。
“云何名不坏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法变异,是名不坏三昧。
“云何名无种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种种,是名无种相三昧。
“云何名无处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处,是名无处行三昧。
“云何名离蒙昧三昧?住是三昧,离诸三昧微闇,是名离朦昧三昧。
“云何名无去三昧?住是三昧,不见一切三昧去相,是名无去三昧。
“云何名不变异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变异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云何名度缘三昧?住是三昧,度一切三昧缘境界,是名度缘三昧。
“云何名集诸功德三昧?住是三昧,集诸三昧功德,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云何名住无心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心不入,是名住无心三昧。
“云何名净妙华三昧?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得净妙如华,是名净妙华三昧。
“云何名觉意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得七觉分,是名觉意三昧。
“云何名无量辩三昧?住是三昧,于诸法中得无量辩,是名无量辩三昧。
“云何名无等等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中得无等等相,是名无等等三昧。
“云何名度诸法三昧?住是三昧,度一切三界,是名度诸法三昧。
“云何名分别诸法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及诸法分别见,是名分别诸法三昧。
“云何名散疑三昧?住是三昧,得散诸法疑,是名散疑三昧。
“云何名无住处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云何名一庄严三昧?住是三昧,终不见诸法二相,是名一庄严三昧。
“云何名生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行生,是名生行三昧。
“云何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此岸彼岸,是名一行三昧。
“云何名不一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是名不一行三昧。
“云何名妙行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是名妙行三昧。
“云何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住是三昧,入一切有一切三昧,智慧通达亦无所达,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
“云何名入名语三昧?住是三昧,入一切三昧名语,是名入名语三昧。
“云何名离音声字语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音声字语,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云何名燃炬三昧?住是三昧,威德照明如炬,是名燃炬三昧。
“云何名净相三昧?住是三昧,净诸三昧相,是名净相三昧。
“云何名破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相,是名破相三昧。
“云何名一切种妙足三昧?住是三昧,一切诸三昧种皆具足,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云何名不喜苦乐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苦乐,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云何名无尽相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云何名多陀罗尼三昧?住是三昧,能持诸三昧,是名多陀罗尼三昧。
“云何名摄诸邪正相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见邪正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云何名灭憎爱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憎爱,是名灭憎爱三昧。
“云何名逆顺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法诸三昧逆顺,是名逆顺三昧。
“云何名净光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明垢,是名净光三昧。
“云何名坚固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诸三昧不坚固,是名坚固三昧。
“云何名满月净光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满足如月十五日,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云何名大庄严三昧?住是三昧,大庄严成就诸三昧,是名大庄严三昧。
“云何名能照一切世三昧?住是三昧,诸三昧及一切法能照,是名能照一切世三昧。
“云何名三昧等三昧?住是三昧,于诸三昧不得定乱相,是名三昧等三昧。
“云何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住是三昧,能使诸三昧不分别有诤无诤,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云何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依处,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
“云何名如住定三昧?住是三昧,不过诸三昧如相,是名如住定三昧。
“云何名坏身衰三昧?住是三昧,不得身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云何名坏语如虚空三昧?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如虚空,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云何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住是三昧,见诸法如虚空无碍,亦不染是三昧,是名离著虚空不染三昧。
“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六
广乘品第十九
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外身中、内外身中循身观亦无身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内受、内心、内法,外受、外心、外法,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循法观亦无法觉,以不可得故,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内身中循身观?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知身所行如是知。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来若去视瞻一心,屈申俯仰、服僧伽梨、执持衣钵、饮食、卧息、坐立、睡觉、语默、入出禅定亦常一心。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时,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譬如旋师若旋师弟子,绳长知长,绳短知短,菩萨摩诃萨亦如是,一心念入息时知入息,出息时知出息,入息长时知入息长,出息长时知出息长,入息短时知入息短,出息短时知出息短。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身四大作是念:‘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譬如屠牛师若屠牛弟子,以刀杀牛分作四分,作四分已若立若坐观此四分。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种种观身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作是念:‘身中有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胆肝肺、小肠大肠、胃脬屎尿、垢汗泪涕、涎唾脓血、黄白痰癊、肪[月*冊]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谷,种种充满稻麻黍粟豆麦,明眼之人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粟、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摩诃萨亦如是,观是身从足至顶周匝薄皮,种种不净充满身中发毛爪齿乃至脑膜。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一日、二日至于五日,膖胀青瘀脓汁流出,自念:‘我身亦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若六日,若七日,乌、鸱、雕、鹫、豺、狼、狐、狗——如是等种种禽兽攫裂食之,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种种禽兽食已不净烂臭,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骨璅血肉涂染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骨璅血肉已离筋骨相连,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骨璅已散在地,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若见是弃死人身,骨散在地,脚骨异处,[跳-兆+尃]骨、髀骨、腰骨、胁骨、脊骨、手骨、项骨、髑髅各各异处,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风吹日曝,色白如贝,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观内身,乃至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见是弃死人骨在地,岁久其色如鸽,腐朽烂坏与土共合,自念:‘我身如是相,如是法,未脱此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内身中循身观,勤精进一心除世间贪忧,以不可得故。外身、内外身亦如是,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亦应如是广说。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正勤。何等四?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未生诸恶不善法为不生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已生诸恶不善法为断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未生诸善法为生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已生诸善法为住不失修满增广故,欲生勤精进摄心行道。以不可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如意分。何等四?欲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心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精进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思惟定断行成就修如意分。以不可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五根。何等五?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五力。何等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七觉分。何等七?菩萨摩诃萨修念觉分,依离依无染向涅槃;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定觉分、舍觉分,依离依无染向涅槃。以不可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八圣道分。何等八?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三昧。何等三?空、无相、无作三昧。空三昧名诸法自相空,是名空解脱门;无相名坏诸法相不忆不念,是名无相解脱门;无作名诸法中不愿作,是名无作解脱门。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比智、世智、他心智、如实智。云何名苦智?知苦不生是名苦智。云何名集智?知集应断是名集智。云何名灭智?知苦灭是名灭智。云何名道智?知八圣道分是名道智。云何名尽智?知诸淫恚痴尽是名尽智。云何名无生智?知诸有中无生是名无生智。云何名法智?知五阴本事是名法智。云何名比智?知眼无常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无常是名比智。云何名世智?知因缘名字是名世智。云何名他心智?知他众生心是名他心智。云何名如实智?诸佛一切种智是名如实智。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智者根。云何名未知欲知根?诸学人未得果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未知欲知根。云何名知根?诸学人得果信根乃至慧根,是名知根。云何名智者根?诸无学人若阿罗汉、若辟支佛、诸佛信根乃至慧根,是名智者根。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三昧。何等三?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云何名有觉有观三昧?离诸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是名有觉有观三昧。云何名无觉有观三昧?初禅、二禅中间,是名无觉有观三昧。云何名无觉无观三昧?从二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是名无觉无观三昧。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十念。何等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念善、念出入息、念身、念死。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八背舍、九次第定。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佛十力。何等十?佛如实知一切法是处不是处相,一力也;如实知他众生过去、未来、现在诸业诸受法,知造业处,知因缘,知报,二力也;如实知诸禅解脱三昧定垢净分别相,三力也;如实知他众生诸根上下相,四力也;如实知他众生种种欲解,五力也;如实知世间种种无数性,六力也;如实知一切至处道,七力也;知种种宿命有相有因缘,一世、二世乃至百千世劫,初劫尽我在彼众生中生,如是姓,如是名,如是饮食、苦乐、寿命长短,彼中死是间生,是间死还生是间,此间生名姓、饮食、苦乐、寿命长短亦如是,八力也;佛天眼净过诸天眼,见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若大若小、若堕恶道、若堕善道,如是业因缘受报——是诸众生恶身业成就、恶口业成就、恶意业成就、谤毁圣人受邪见业因缘故,身坏死时入恶道生地狱中;是诸众生身善业成就、口善业成就、意善业成就、不谤毁圣人受正见因缘故,身坏死时入善道生天上——九力也;佛如实知诸漏尽故,无漏心解脱,无漏慧解脱,现在法中自证知入是法,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作,从今世不复见后世,十力也。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无所畏。何等四?佛作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一无畏也。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二无畏也。佛作诚言:‘我说障法,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难言受是法不障道,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三无畏也。佛作诚言:‘我所说圣道能出世间,随是行能尽苦,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如实难言行是道不能出世间、不能尽苦,乃至不见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隐,得无所畏,安住圣主处,在大众中师子吼能转梵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复余众实不能转。’四无畏也。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无碍智。何等四?义无碍、法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十八不共法。何等十八?一、诸佛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相,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己舍心,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见过去世无碍无障,十七、智慧知见未来世无碍无障,十八、智慧知见现在世无碍无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以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字等语等诸字入门。何等为字等语等诸字入门?阿字门,一切法初不生故。罗字门,一切法离垢故。波字门,一切法第一义故。遮字门,一切法终不可得故,诸法不终不生故。那字门,诸法离名性相不得不失故。逻字门,诸法度世间故,亦爱支因缘灭故。陀字门,诸法善心生故,亦施相故。婆字门,诸法婆字离故。荼字门,诸法荼字净故。沙字门,诸法六自在王性清净故。和字门,入诸法语言道断故。多字门,入诸法如相不动故。夜字门,入诸法如实不生故。咤字门,入诸法折伏不可得故。迦字门,入诸法作者不可得故。娑字门,入诸法时不可得故,诸法时来转故。磨字门,入诸法我所不可得故。伽字门,入诸法去者不可得故。他字门,入诸法处不可得故。阇字门,入诸法生不可得故。簸字门,入诸法簸字不可得故。驮字门,入诸法性不可得故。赊字门,入诸法定不可得故。呿字门,入诸法虚空不可得故。叉字门,入诸法尽不可得故。哆字门,入诸法有不可得故。若字门,入诸法智不可得故。拖字门,入诸法拖字不可得故。婆字门,入诸法破坏不可得故。车字门,入诸法欲不可得故,如影五阴亦不可得故。摩字门,入诸法摩字不可得故。火字门,入诸法唤不可得故。嗟字门,入诸法嗟字不可得故。伽字门,入诸法厚不可得故。他字门,入诸法处不可得故。拏字门,入诸法不来不去不立不坐不卧故。颇字门,入诸法遍不可得故。歌字门,入诸法聚不可得故。醝字门,入诸法醝字不可得故。遮字门,入诸法行不可得故。咤字门,入诸法伛不可得故。荼字门,入诸法边竟处故不终不生。过荼无字可说。何以故?更无字故。诸字无碍无名亦灭,不可说,不可示,不可见,不可书。须菩提,当知一切诸法如虚空。须菩提,是名陀罗尼门,所谓阿字义。若菩萨摩诃萨,是诸字门印、阿字印,若闻、若受、若诵、若读、若持、若为他说,如是知当得二十功德。何等二十?得强识念,得惭愧,得坚固心,得经旨趣,得智慧,得乐说无碍,易得诸余陀罗尼门,得无疑悔心,得闻善不喜、闻恶不怒,得不高不下住心无增无减,得善巧知众生语,得巧分别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四缘、四谛,得巧分别众生诸根利钝,得巧知他心,得巧分别日月岁节,得巧分别天耳通,得巧分别宿命通,得巧分别生死通,得能巧说是处非处,得巧知往来坐起等身威仪。须菩提,是陀罗尼门、字门、阿字门等,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发趣品第二十
佛告须菩提:“汝问云何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若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从一地至一地,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从一地至一地?”
佛言:“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无来去相,亦无有法若来若去、若至若不至,诸法相不灭故。菩萨摩诃萨于诸地不念不思惟,而修治地业亦不见地。何等菩萨摩诃萨治地业?
“菩萨摩诃萨住初地时行十事:一者、深心坚固,用无所得故;二者、于一切众生中等心,众生不可得故;三者、布施,施者、受者不可得故;四者、亲近善知识,亦不自高;五者、求法,一切法不可得故;六者、常出家,家不可得故;七者、爱乐佛身,相好不可得故;八者、演出法教,诸法分别不可得故;九者、破于憍慢,生慧不可得故;十者、实语,诸语不可得故。菩萨摩诃萨如是初地中住,修治十事治地业。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常念八法。何等八?一者、戒清净;二者、知恩报恩;三者、住忍辱力;四者、受欢喜;五者、不舍一切众生;六者、入大悲心;七者、信师恭敬咨受;八者、勤求诸波罗蜜。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满足八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行五法。何等五?一者、多学问无厌足;二者、净法施亦不自高;三者、净佛国土亦不自高;四者、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五者、住惭愧处。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应满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应受行不舍十法。何等十?一者、不舍阿兰若住处;二者、少欲;三者、知足;四者、不舍头陀功德;五者、不舍戒;六者、秽恶诸欲;七者、厌世间心顺涅槃心;八者、舍一切所有;九者、心不没;十者、不惜一切物。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四地中不舍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何等十二?一者、远离亲白衣;二者、远离比丘尼;三者、远离悭惜他家;四者、远离无益谈说;五者、远离瞋恚;六者、远离自大;七者、远离懱人;八者、远离十不善道;九者、远离大慢;十者、远离自用;十一者、远离颠倒;十二者、远离淫怒痴。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事。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当具足六法。何等六?所谓六波罗蜜。复有六法所不应为。何等六?一者、不作声闻、辟支佛意;二者、布施不应生忧心;三者、见有所索心不没;四者、所有物布施;五者、布施之后心不悔;六者、不疑深法。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六地中,应满具六法、远离六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远离二十法所不应著。何等二十?一者、不著我;二者、不著众生;三者、不著寿命;四者、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五者、不著断见;六者、不著常见;七者、不应作相;八者、不应作因见;九者、不著名色;十者、不著五阴;十一者、不著十八界;十二者、不著十二入;十三者、不著三界;十四者、不作著处;十五者、不作所期处;十六者、不作依处;十七者、不著依佛见;十八者、不著依法见;十九者、不著依僧见;二十者、不著依戒见。是二十法所不应著。复有二十法应具足满。何等二十?一者、具足空;二者、无相证;三者、知无作;四者、三分清净;五者、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六者、不念一切众生;七者、一切法等观,是中亦不著;八者、知诸法实相,是事亦不念;九者、无生法忍;十者、无生智;十一者、说诸法一相;十二者、破分别相;十三者、转忆想;十四者、转见;十五者、转烦恼;十六者、等定慧地;十七者、调意;十八者、心寂灭;十九者、无碍智;二十者、不染爱。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七地中应具足二十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应具足五法。何等五?顺入众生心;游戏诸神通;见诸佛国;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如实观佛身自庄严佛身。是五法具足满。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复具足五法。何等五?知上下诸根;净佛国土;入如幻三昧;常入三昧;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何等十二?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菩萨得如所愿,知诸天、龙、夜叉、乾闼婆语而为说法,处胎成就,家成就,所生成就,姓成就,眷属成就,出生成就,出家成就,庄严佛树成就,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九地中应具足十二法。
“须菩提,十地菩萨当知如佛。”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集一切善根,是名菩萨摩诃萨深心治地业。”
“云何菩萨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佛言:“若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生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是名于一切众生中等心。”
“云何菩萨修布施?”
佛言:“菩萨施与一切众生无所分别,是名修布施。”
“云何菩萨亲近善知识?”
佛言:“能教人入萨婆若中住——如是善知识,亲近咨受恭敬供养,是名亲近善知识。”
“云何菩萨求法?”
佛言:“菩萨应萨婆若心求法,不堕声闻、辟支佛地,是名求法。”
“云何菩萨常出家治地业?”
佛言:“菩萨世世不杂心出家,佛法中出家无能障碍者,是名常出家治地业。”
“云何菩萨爱乐佛身治地业?”
佛言:“若菩萨见佛身相,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念佛,是名爱乐佛身治地业。”
“云何菩萨演出法教治地业?”
佛言:“菩萨若佛现在、若佛灭度后,为众生说法初中后善,妙义好语净洁纯具,所谓修多罗乃至忧波提舍,是名演出法教治地业。”
“云何菩萨破于憍慢治地业?”
佛言:“菩萨破是憍慢故终不生下贱家,是名破于憍慢治地业。”
“云何菩萨实语治地业?”
佛言:“菩萨如所说行,是名实语治地业。是为菩萨摩诃萨初住地中修行十事治地业。”
“云何菩萨戒清净?”
“若菩萨摩诃萨不念声闻、辟支佛心,及诸破戒障佛道法,是名戒清净。”
“云何菩萨知恩报恩?”
“若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乃至小恩尚不忘,何况多?是名知恩报恩。”
“云何菩萨住忍辱力?”
“若菩萨于一切众生无瞋无恼,是名住忍辱力。”
“云何菩萨受欢喜?”
“所谓成就众生以此为喜,是名受欢喜。”
“云何菩萨不舍一切众生?”
“若菩萨念欲救一切众生故,是名不舍一切众生。”
“云何菩萨入大悲心?”
“若菩萨如是念:‘我为一一众生故,如恒河沙等劫地狱中受勤苦,乃至是人得佛道入涅槃。’如是名为为一切十方众生忍苦,是名入大悲心。”
“云何菩萨信师恭敬咨受?”
“若菩萨于诸师如世尊想,是名信师恭敬咨受。”
“云何菩萨勤求诸波罗蜜?”
“若菩萨一心求诸波罗蜜无异事,是名勤求诸波罗蜜。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二地中满足八法。”
“云何菩萨摩诃萨多学问无厌足?”
“诸佛所说法,若此间世界、若十方世界诸佛所说法尽欲闻持,是名多学问无厌足。”
“云何菩萨净法施?”
“有所法施乃至不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事?是名不求名利法施。”
“云何菩萨净佛国土?”
“以诸善根回向净佛国土,是名净佛国土。”
“云何菩萨受世间无量勤苦不以为厌?”
“诸善根备具故,能成就众生亦庄严佛土,乃至具足萨婆若终不疲厌,是名受无量勤苦不以为厌。”
“云何菩萨住惭愧处?”
“耻诸声闻、辟支佛意,是名住惭愧处。是为菩萨摩诃萨住三地中满足五法。”
“云何菩萨不舍阿练若住处?”
“能过声闻、辟支佛地,是名不舍阿练若住处。”
“云何菩萨少欲?”
“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欲,何况余欲?是名少欲。”
“云何菩萨知足?”
“得一切种智是名知足。”
“云何菩萨不舍头陀功德?”
“观诸深法忍,是名不舍头陀功德。”
“云何菩萨不舍戒?”
“不取戒相,是名不舍戒。”
“云何菩萨秽恶诸欲?”
“欲心不生故,是名秽恶诸欲。”
“云何菩萨厌世间心顺涅槃心?”
“知一切法不作故,是名厌世间心顺涅槃心。”
“云何菩萨舍一切所有?”
“不惜内外诸法故,是名舍一切所有。”
“云何菩萨心不没?”
“二种识处心不生故,是名心不没。”
“云何菩萨不惜一切物?”
“于一切物不著不念,是名不惜一切物。是为菩萨于四地中不舍十法。”
“云何菩萨远离亲白衣?”
“菩萨出家所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常出家剃头著染衣,是名远离亲白衣。”
“云何菩萨远离比丘尼?”
“不共比丘尼住,乃至弹指顷亦不生念,是名远离比丘尼。”
“云何菩萨远离悭惜他家?”
“菩萨如是思惟:‘我应安乐众生,他今助我安乐,云何生悭?’是名远离悭惜他家。”
“云何菩萨远离无益谈处?”
“若有谈处或生声闻、辟支佛心,我当远离,是名远离无益谈处。”
“云何菩萨远离瞋恚?”
“不令瞋心、恼心、斗心得入,是名远离瞋恚。”
“云何菩萨远离自大?”
“所谓不见内法故,是名远离自大。”
“云何菩萨远离懱人?”
“所谓不见外法故,是名远离懱人。”
“云何菩萨远离十不善道?”
“是十不善道能障八圣道,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远离十不善道。”
“云何菩萨远离大慢?”
“是菩萨不见法可作大慢者,是名远离大慢。”
“云何菩萨远离自用?”
“是菩萨不见是法可自用者,是名远离自用。”
“云何菩萨远离颠倒?”
“颠倒处不可得故,是名远离颠倒。”
“云何菩萨远离淫怒痴?”
“淫怒痴处不可见故,是名远离淫怒痴。是为菩萨住五地中远离十二法。”
“云何菩萨住六地中具足六法?”
“所谓六波罗蜜,诸佛及声闻、辟支佛住六波罗蜜中能度彼岸,是名具足六法。”
“云何菩萨不作声闻、辟支佛意?”
“作是念:声闻、辟支佛意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布施不生忧心?”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见有所索心不没?”
“作是念:此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云何菩萨所有物布施?”
“菩萨初发心时布施,不言是可与、是不可与。”
“云何菩萨布施之后心不悔?”
“慈悲力故。”
“云何菩萨不疑深法?”
“信功德力故。是为菩萨住六地中远离六法。”
“云何菩萨不著我?”
“毕竟无我故。”
“云何菩萨不著众生,不著寿命,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
“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
“云何菩萨不著断见?”
“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
“云何菩萨不著常见?”
“若法不生,是不作常。”
“云何菩萨不应取相?”
“无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因见?”
“诸见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著名色?”
“名色处相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五阴?”
“不著十八界,不著十二入,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三界?”
“三界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应作著心?云何菩萨不应作愿?云何菩萨不应作依止?”
“是诸法性无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佛见?”
“作依见不见佛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法见?”
“法不可见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僧见?”
“僧相无为不可依故。”
“云何菩萨不著依戒见?”
“罪、无罪不著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二十法所不应著。”
“云何菩萨应具足空?”
“具足诸法自相空故。”
“云何菩萨无相证?”
“不念诸相故。”
“云何菩萨知无作?”
“于三界中不作故。”
“云何菩萨三分清净?”
“十善道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众生中慈悲智具足?”
“得大悲故。”
“云何菩萨不念一切众生?”
“净国土具足故。”
“云何菩萨一切法等观?”
“于诸法不损益故。”
“云何菩萨知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无知故。”
“云何菩萨无生忍?”
“为诸法不生不灭不作忍故。”
“云何菩萨无生智?”
“知名色不生故。”
“云何菩萨说诸法一相?”
“心不行二相故。”
“云何菩萨破分别相?”
“一切法不分别故。”
“云何菩萨转忆想?”
“小大无量想转故。”
“云何菩萨转见?”
“于声闻、辟支佛地见转故。”
“云何菩萨转烦恼?”
“断诸烦恼故。”
“云何菩萨等定慧地?”
“所谓得一切种智故。”
“云何菩萨调意?”
“于三界不动故。”
“云何菩萨心寂灭?”
“制六根故。”
“云何菩萨无碍智?”
“得佛眼故。”
“云何菩萨不染爱?”
“舍六尘故。是为菩萨住七地中具足二十法。”
“云何菩萨顺入众生心?”
“菩萨以一心知一切众生心及心数法。”
“云何菩萨游戏诸神通?”
“以是神通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亦不作佛国想。”
“云何菩萨观诸佛国?”
“自住其国见无量诸佛国,亦无佛国想。”
“云何菩萨如所见佛国自庄严其国?”
“住转轮圣王地,遍至三千大千世界,以自庄严。”
“云何菩萨如实观佛身?”
“如实观法身故。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萨知上下诸根?”
“菩萨住佛十力,知一切众生上下诸根。”
“云何菩萨净佛国土?”
“净众生故。”
“云何菩萨如幻三昧?”
“住是三昧能成办一切事,亦不生心相故。”
“云何菩萨常入三昧?”
“菩萨得报生三昧故。”
“云何菩萨随众生所应善根受身?”
“菩萨知众生所应生善根而为受身,成就众生故。是为菩萨住八地中具足五法。”
“云何菩萨受无边世界所度之分?”
“十方无量世界中众生,如诸佛法所应度者而度脱之。”
“云何菩萨得如所愿?”
“得六波罗蜜具足故。”
“云何菩萨知诸天、龙、夜叉、乾闼婆语?”
“辞辩力故。”
“云何菩萨胎生成就?”
“菩萨世世常化生故。”
“云何菩萨家成就?”
“常在大家生故。”
“云何菩萨所生成就?”
“若刹利家生、若婆罗门家生故。”
“云何菩萨姓成就?”
“如过去菩萨所生姓,从此中生故。”
“云何菩萨眷属成就?”
“纯诸菩萨摩诃萨为眷属故。”
“云何菩萨出生成就?”
“生时光明遍照无量无边世界,亦不取相故。”
“云何菩萨出家成就?”
“出家时无量百千亿诸天侍从,出家是一切众生必至三乘。”
“云何菩萨庄严佛树成就?”
“是菩提树以黄金为根,七宝为茎节枝叶,茎节枝叶光明遍照十方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
“云何菩萨一切诸善功德成满具足?”
“菩萨得众生清净,佛国亦净。是为菩萨住九地中具足十二法。”
“云何菩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若菩萨摩诃萨,具足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具足满,断一切烦恼及习,是名菩萨摩诃萨住十地中当知如佛。
“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是十地中,以方便力故行六波罗蜜,行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过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过是九地住于佛地,是为菩萨十地。如是,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大乘发趣。”
出到品第二十一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
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若人欲使实际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如法性不可思议性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色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受、想、行、识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
“若人欲使眼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耳、鼻、舌、身、意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
“若人欲使梦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幻、焰、响、影、化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幻、焰、响、影、化相亦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
“须菩提,若人欲使檀那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檀那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故。
“若人欲使内空出乃至无法有法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相乃至无法有法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性空故。
“若人欲使四念处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性、四念处性空故。
“若人欲使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性、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须菩提,若人欲使阿罗汉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辟支佛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若人欲使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生处,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性、阿罗汉性空,辟支佛性、辟支佛性空,佛性、佛性空故。
“若人欲使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如上说,若人欲使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语言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名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
“是人欲使不生不灭法、不垢不净无作法出,是人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不生乃至无作法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不生性乃至无作性性空故。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摩诃衍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不动故。
“须菩提,汝所问,是乘至何处住者?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相无作,非住非不住。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法性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空故,诸余法亦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所住,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阴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檀那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过去世、未来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法相、法位、檀那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国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三界住萨婆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七
胜出品第二十二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摩诃衍、摩诃衍者,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世尊,是摩诃衍与虚空等,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摩诃衍亦如是,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世尊,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三世等是摩诃衍。世尊,以是故是乘名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六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一切陀罗尼门、一切三昧门——所谓首楞严三昧乃至离著虚空不染三昧,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如须菩提所言,是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欲界当有实、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欲界虚妄忆想分别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想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色界、无色界若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色界、无色界虚妄忆想分别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色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色虚妄忆想分别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是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受、想、行、识亦如是。
“须菩提,若眼乃至意,色乃至法,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若当实有、不虚妄、不异谛、不颠倒、有常不坏相、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虚妄忆想分别和合名字等有一切无常破坏相无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法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法性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檀那波罗蜜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檀那波罗蜜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若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性人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性人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八人法、须陀洹法、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罗汉法、辟支佛法、佛法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八人法乃至佛法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性地人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性地人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八人法、须陀洹乃至佛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八人乃至佛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诸心若是有法非无法者,是摩诃衍不能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以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于其中间诸心无法非法,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金刚慧是有法非无法者,是菩萨摩诃萨不能知一切结使及习无法非法得一切种智。须菩提,以菩萨摩诃萨如金刚慧无法非法,是故菩萨知一切结使及习无法非法得一切种智,以是故,摩诃衍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诸佛三十二相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威德不能照然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须菩提,以诸佛三十二相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威德照然胜出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
“须菩提,若诸佛光明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光明不能普照如恒河沙等国土。须菩提,以诸佛光明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能以光明普照如恒河沙等国土。
“须菩提,若诸佛六十种庄严音声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不能以六十种庄严音声遍至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须菩提,以诸佛六十种庄严音声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能以六十种庄严音声遍至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
“须菩提,诸佛法轮若当是有法非无法者,诸佛不能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及世间余众所不能如法转者。须菩提,以诸佛法轮无法非法,以是故,诸佛转法轮诸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及世间余众不能如法转者。须菩提,诸佛为众生转法轮,是众生若实有法非无法者,不能令是众生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须菩提,以诸佛为众生转法轮是众生无法非法,以是故,能令众生于无余涅槃中已灭、今灭、当灭。”
含受品第二十三
佛告须菩提:“汝所言衍与空等,如是,如是,须菩提,摩诃衍与虚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无东方,无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须菩提,摩诃衍亦如是,无东方,无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须菩提,如虚空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须菩提,摩诃衍亦如是,非长非短,非方非圆。须菩提,如虚空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黑,摩诃衍亦如是,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黑。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摩诃衍亦如是,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不增不减,摩诃衍亦如是,亦不增亦不减。须菩提,如虚空无垢无净,摩诃衍亦如是,无垢无净。须菩提,如虚空无生无灭、无住无异,摩诃衍亦如是,无生无灭、无住无异。须菩提,如虚空非善非不善、非记非无记,摩诃衍亦如是,非善非不善、非记非无记。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如虚空无见无闻、无觉无识,摩诃衍亦如是,无见无闻、无觉无识。如虚空不可知、不可识、不可见、不可断、不可证、不可修,摩诃衍亦如是,不可知、不可识、不可见、不可断、不可证、不可修。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如虚空非染相、非离相,摩诃衍亦如是,非染相、非离相。如虚空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摩诃衍亦如是,不系欲界、不系色界、不系无色界。如虚空无初发心,亦无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第十心,摩诃衍亦如是,无初发心乃至无第十心。如虚空无干慧地、性人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摩诃衍亦如是,无干慧地乃至已办地。如虚空无须陀洹果、无斯陀含果、无阿那含果、无阿罗汉果,摩诃衍亦如是,无须陀洹果乃至无阿罗汉果。如虚空无声闻地、无辟支佛地、无佛地,摩诃衍亦如是,无声闻地乃至佛地。以是故,说摩诃衍与虚空等。
“如虚空非色非无色、非可见非不可见、非有对非无对、非合非散,摩诃衍亦如是,非色非无色、非可见非不可见、非有对非无对、非合非散。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摩诃衍亦如是,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摩诃衍亦如是,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摩诃衍亦如是,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闇非明,摩诃衍亦如是,非闇非明。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可得非不可得,摩诃衍亦如是,非可得非不可得。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虚空非可说非不可说,摩诃衍亦如是,非可说非不可说。以是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以是诸因缘故,说摩诃衍与空等。
“须菩提,如汝所言,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摩诃衍亦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如是,如是,须菩提,众生无有故,当知虚空无有;虚空无有故,当知摩诃衍亦无有。以是因缘故,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虚空、摩诃衍,是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虚空、摩诃衍、阿僧祇、无量无边,是一切法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如、法性、实际无所有;如、法性、实际无所有故,当知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一切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是众生乃至知者、见者、实际乃至无量无边、阿僧祇,是一切法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不可思议性无所有;不可思议性无所有故,当知色、受、想、行、识无所有;色、受、想、行、识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当知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知者、见者等一切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眼无所有,耳、鼻、舌、身、意无所有;眼乃至意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所有;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边无所有;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檀那波罗蜜无所有,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般若波罗蜜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无量无边阿僧祇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内空无所有,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四念处无所有;四念处无所有故,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众生无所有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性地无所有,乃至已作地无所有;已作地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阿僧祇无量无边无所有故,当知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众生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众生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须陀洹无所有;须陀洹无所有故,当知斯陀含无所有;斯陀含无所有故,当知阿那含无所有;阿那含无所有故,当知阿罗汉无所有;阿罗汉无所有故,当知乃至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须菩提,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
“复次,须菩提,我乃至知者、见者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乘无所有;声闻乘无所有故,当知辟支佛乘无所有;辟支佛乘无所有故,当知佛乘无所有;佛乘无所有故,当知声闻人无所有;声闻人无所有故,当知须陀洹无所有;须陀洹无所有故,乃至佛无所有;佛无所有故,当知一切种智无所有;一切种智无所有故,当知虚空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摩诃衍无所有;摩诃衍无所有故,当知乃至一切诸法无所有。以是因缘故,是摩诃衍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何以故?我乃至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故。须菩提,譬如涅槃性中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是摩诃衍亦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以是因缘故,须菩提,如虚空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是摩诃衍亦如是,受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
“须菩提,汝所言,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如是,如是,须菩提,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法不动相故。是法无来处、无去处、无住处。何以故?须菩提,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如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如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性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色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受、想、行、识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眼、眼法、眼如、眼性、眼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耳、鼻、舌、身、意、意法、意如、意性、意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色、声、香、味、触、法亦如是。须菩提,地种、地种、法地种、如地种、性地种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水火风空识种、识种、法识种、如识种、性识种相亦如是。须菩提,如如法、如如性、如如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实际、实际法、实际如、实际性、实际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如、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法、檀那波罗蜜如、檀那波罗蜜性、檀那波罗蜜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法、般若波罗蜜如、般若波罗蜜性、般若波罗蜜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四念处、四念处法、四念处如、四念处性、四念处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菩提,菩萨、菩萨法、菩萨如、菩萨性、菩萨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佛、佛法、佛如、佛性、佛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如、性、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有为法、有为法法、有为法如、有为法性、有为法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须菩提,无为法、无为法法、无为法如、无为法性、无为法相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亦无所住。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是摩诃衍不见来处,不见去处,不见住处。
“须菩提,汝所言,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衍名三世等,以是故,说名摩诃衍。如是,如是,须菩提,是摩诃衍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是衍名三世等,以是故,说名摩诃衍。何以故?须菩提,过去世、过去世空,未来世、未来世空,现在世、现在世空,三世等、三世等空,摩诃衍、摩诃衍空,菩萨、菩萨空。何以故?须菩提,是空非一、非二、非三、非四、非五、非异,以是故,说名三世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是衍中等不等相不可得故,染不染不可得,瞋不瞋不可得,痴不痴不可得,慢不慢不可得,乃至一切善法、不善法不可得,是衍中常不可得、无常不可得、乐不可得、苦不可得、实不可得、空不可得、我不可得、无我不可得、欲界不可得、色界不可得、无色界不可得、度欲界不可得、度色界不可得、度无色界不可得。何以故?是摩诃衍自法不可得故。须菩提,过去色、过去色空,未来现在色、未来现在色空;过去受、想、行、识,过去受、想、行、识空,未来现在受、想、行、识,未来现在受、想、行、识空。空中过去色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过去色可得?空中未来、现在色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未来现在色可得?空中过去受、想、行、识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过去受、想、行、识可得?空中未来现在受、想、行、识不可得。何以故?空中空亦不可得,何况空中未来现在受、想、行、识可得?须菩提,过去檀那波罗蜜不可得,未来檀那波罗蜜不可得,现在檀那波罗蜜不可得,三世等中檀那波罗蜜亦不可得。何以故?等中过去世不可得,未来世不可得,现在世不可得,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过去世中四念处不可得,乃至过去世中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未来世、现在世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三世等中四念处不可得,三世等中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可得。何以故?等中过去世四念处不可得,等中未来世四念处不可得,等中现在世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四念处、未来现在世四念处可得?等中等亦不可得,何况等中过去世乃至十八不共法可得?未来现在世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复次,须菩提,过去世凡夫人不可得,未来世、现在世中凡夫人不可得,三世等中凡夫人亦不可得。何以故?众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过去世中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未来现在世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三世等中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何以故?众生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故。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中,学三世等相,当具足一切种智,是名菩萨摩诃萨摩诃衍——所谓三世等相。菩萨摩诃萨住是衍中,胜一切世间及诸天、人、阿修罗,成就萨婆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何以故?过去诸菩萨摩诃萨,是衍中学得一切种智;未来世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衍中学当得一切种智。世尊,今十方无量阿僧祇国土中诸菩萨摩诃萨,亦是衍中学得一切种智。以是故,世尊,是衍实是菩萨摩诃萨摩诃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是摩诃衍中学,已得一切种智,当得,今得。”
佛告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出、至何处住者。”
佛言:“是乘从三界中出,至萨婆若中住,以不二法故。何以故?摩诃衍、萨婆若,是二法俱,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若人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实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如法性不可思议性;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色空,为欲出受、想、行、识空。何以故?须菩提,色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受、想、行、识空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眼空,为欲出耳、鼻、舌、身、意空,为欲出乃至眼触因缘生受空、耳鼻舌身意触因缘生受空。何以故?须菩提,眼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眼、眼相空,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意触因缘生受相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梦,为欲出幻、焰、响、影、佛所化。何以故?须菩提,梦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幻、焰、响、影、化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
“须菩提,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檀那波罗蜜;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檀那波罗蜜相,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尸罗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何以故?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性空,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何以故?须菩提,内空性乃至无法有法空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内空性、内空性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无法有法空性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四念处性、四念处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何以故?八圣道分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八圣道分性、八圣道分性空故,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须菩提,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阿罗汉生处,为欲出辟支佛生处,为欲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生处。何以故?阿罗汉性、辟支佛性、佛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阿罗汉性、阿罗汉性空,辟支佛性、辟支佛性空,佛性、佛性空。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何以故?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性,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性空故。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名字假名施设相但有言语。何以故?名字不出三界,亦不住萨婆若。所以者何?名字相、名字相空故,乃至施设亦如是。若欲出无相法,为欲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法。”
会宗品第二十四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说摩诃衍,将无离般若波罗蜜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汝说摩诃衍,随般若波罗蜜不离。何以故?一切所有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是一切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诸善法、助道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佛告须菩提:“所谓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无错谬法相、常舍行。须菩提,是诸余善法、助道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皆摄入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摩诃衍,若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若色、受、想、行、识、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诸受乃至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诸受、地种乃至识种、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解脱门及诸善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若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若欲界、若色界、若无色界,若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若佛法、佛法性、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涅槃——是一切诸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无碍、无等、一相,所谓无相。
“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汝所说摩诃衍随顺般若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摩诃衍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异摩诃衍,般若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檀那波罗蜜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禅那波罗蜜亦如是。须菩提,四念处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四念处,四念处摩诃衍无二无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异摩诃衍,摩诃衍不异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摩诃衍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须菩提,汝说摩诃衍即是说般若波罗蜜。”
十无品第二十五
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
“色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摩诃萨亦无边。
“色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摩诃萨,是亦不可得。
“如是,世尊,于一切种、一切处,求菩萨不可得。世尊,我当教何等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世尊,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
“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世尊,是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是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世尊,若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能行般若波罗蜜。”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菩萨摩诃萨但有名字?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如说我名字,我毕竟不生;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何等色毕竟不生?何等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毕竟不生不名为色,毕竟不生不名为受、想、行、识?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离毕竟不生亦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何因缘故,言若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若能如是行,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报舍利弗言:“众生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众生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舍利弗,色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空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色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离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舍利弗,色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舍利弗,檀那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菩萨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舍利弗,檀那波罗蜜空故,檀那波罗蜜离故,檀那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故,般若波罗蜜离故,般若波罗蜜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中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空不异菩萨,亦不异前际。舍利弗,空、菩萨、前际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舍利弗,内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内空空故,内空离故,内空性无故,乃至无法有法空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四念处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四念处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十八不共法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八
十无品第二十五之余
“复次,舍利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三昧门、陀罗尼门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法性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法性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如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实际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不可思议性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余如上说。
“复次,舍利弗,声闻无有故,菩萨前际不可得;声闻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辟支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佛无有故、空故、离故、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
“复次,一切种智无有故,乃至性无故,菩萨前际不可得。何以故?舍利弗,空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菩萨不可得。舍利弗,空不异菩萨,亦不异前际。空、菩萨、前际——是诸法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前际不可得,后际、中际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舍利弗,色如虚空,受、想、行、识如虚空。何以故?舍利弗,如虚空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无边无中故,但说名虚空。如是,舍利弗,色边不可得、中不可得,是色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受、想、行、识边不可得、中不可得,识空故,空中亦无边、亦无中。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当知菩萨亦无边,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
“如舍利弗言,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舍利弗,色、色相空,受想行识、识相空,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内空、内空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无法有法空相空,四念处、四念处相空,乃至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相空;如、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不可思议性相空,三昧门、三昧门相空,陀罗尼门、陀罗尼门相空,一切智、一切智相空,道智、道智相空,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相空,声闻乘、声闻乘相空,辟支佛乘、辟支佛乘相空,佛乘、佛乘相空,声闻人、声闻人相空,辟支佛人、辟支佛人相空,佛、佛相空。空中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是菩萨,是亦不可得;受、想、行、识是菩萨,是亦不可得。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舍利弗,色色中不可得,色受中不可得;受受中不可得,受色中不可得,受想中不可得;想想中不可得,想色受中不可得,想行中不可得;行行中不可得,行色受想中不可得,行识中不可得;识识中不可得,识色受想行中不可得。舍利弗,眼眼中不可得,眼耳中不可得;耳耳中不可得,耳眼中不可得,耳鼻中不可得;鼻鼻中不可得,鼻眼耳中不可得,鼻舌中不可得;舌舌中不可得,舌眼耳鼻中不可得,舌身中不可得;身身中不可得,身眼耳鼻舌中不可得,身意中不可得;意意中不可得,意眼耳鼻舌身中不可得,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性法乃至辟支佛法,初地乃至十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菩萨、菩萨中不可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菩萨中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教化无所有不可得,教化中菩萨及般若波罗蜜无所有不可得。舍利弗,如是一切法无所有不可得,以是因缘故,于一切种、一切处菩萨不可得,当教何等菩萨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舍利弗,色是假名,受、想、行、识是假名;色名非色,受、想、行、识名非识。何以故?名、名相空,若空则非菩萨。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
“复次,舍利弗,檀那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非有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中非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但有名字,名字中无有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有名字,以是因缘故,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内空但有名字,乃至无法有法空但有名字,名字中无内空,内空中无名字。何以故?名字、内空俱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菩萨但有假名。舍利弗,四念处但有名字,乃至十八不共法但有名字,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菩萨但有假名。
“如舍利弗言,何因缘故,说我名字毕竟不生?舍利弗,我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乃至知者、见者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舍利弗,色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受、想、行、识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眼毕竟不可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檀那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内空毕竟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四念处毕竟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声闻乃至佛毕竟不可得,云何当有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如我名字,我亦毕竟不生。
“如舍利弗所言,如我,诸法亦如是无自性。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故无自性。舍利弗,何等和合生无自性?舍利弗,色和合生无自性,受、想、行、识和合生无自性,眼和合生无自性,乃至意和合生无自性,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法界、地种乃至识种、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和合生无自性,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和合生无自性,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和合生无自性。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无常亦不失。”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法无常亦不失?”
须菩提言:“色无常亦不失,受、想、行、识无常亦不失。何以故?法若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有为法无常亦不失。
“复次,舍利弗,若有漏法、若无漏法、若有记法、若无记法无常亦不失。何以故?若法无常,即是动相,即是空相。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作法无常亦不失。
“复次,舍利弗,一切法非常非灭。”
舍利弗言:“何等法非常非灭?”
须菩提言:“色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受、想、行、识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乃至意触因缘生受非常非灭。何以故?性自尔。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诸法和合生无自性。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须菩提言:“色非作法,受、想、行、识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舍利弗,眼非作法。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意亦如是,眼界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
“复次,舍利弗,一切诸法皆非起非作。何以故?作者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毕竟不生。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是不名为色,毕竟不生是不名受、想、行、识?”
须菩提言:“色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受、想、行、识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眼乃至一切有为法性空,是空无生无灭、无住异。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毕竟不生不名色,毕竟不生不名受、想、行、识。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毕竟不生法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须菩提言:“毕竟不生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毕竟不生,般若波罗蜜、毕竟不生无二无别。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说毕竟不生当教是般若波罗蜜耶。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毕竟不生异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毕竟不生异菩萨,毕竟不生及菩萨无二无别。不见毕竟不生异色。何以故?是毕竟不生及色无二无别。不见毕竟不生异受、想、行、识。何以故?毕竟不生、受想行识无二无别,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离毕竟不生无菩萨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舍利弗所言,何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是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不见诸法有觉知想,见一切诸法如梦、如响、如幻、如焰、如影、如化。舍利弗,以是因缘故,菩萨闻作是说,心不没、不悔、不惊、不怖、不畏。”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菩萨摩诃萨不受色、不示色、不住色、不著色,亦不言是色;受、想、行、识亦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受、想、行、识;眼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眼;耳、鼻、舌、身、意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意;檀那波罗蜜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般若波罗蜜;内空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如是。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四念处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不受、不示、不住、不著,亦不言是一切种智。
“复次,世尊,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何以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眼不生是非眼,耳、鼻、舌、身、意不生是非意,檀那波罗蜜不生是非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何以故?色不生不二不别,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不二不别,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是非无法有法空。何以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不二不别。世尊,四念处不生非四念处。何以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四念处不生不二不别,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何以故?十八不共法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十八不共法不生非十八不共法。世尊,如不生是非如,乃至不可思议性不生是非不可思议性。世尊,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切智、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何以故?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生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乃至一切种智不生非一切种智。世尊,色不灭相是非色。何以故?色及不灭相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色不灭相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灭相是非识。何以故?识及不灭不二不别。何以故?世尊,是不灭法非一、非二、非三、非异,以是故,识不灭是非识,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世尊,以是故,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无生品第二十六
尔时,慧命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何等是菩萨?何等是般若波罗蜜?何等是观?”
须菩提语舍利弗:“汝所问何等是菩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发大心,以是故名为菩萨,亦知一切法、一切种相,是中亦不著,知色相亦不著,乃至知十八不共法相亦不著。”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等为一切法相?”
须菩提言:“若以名字因缘和合等知诸法——是色,是声、香、味、触、法,是内、是外,是有为法、是无为法。以是名字相语言知诸法,是名知诸法相。
“如舍利弗所问,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远离故是名般若波罗蜜。何等法远离?远离阴界入,远离檀那波罗蜜乃至禅那波罗蜜,远离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以是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复次,远离四念处,乃至远离十八不共法,远离一切智,以是因缘故,远离名般若波罗蜜。
“如舍利弗所问,何等是观?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色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受、想、行、识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观非常非无常、非乐非苦、非我非无我、非空非不空、非相非无相、非作非无作、非寂灭非不寂灭、非离非不离。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观诸法。”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不生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色、色相空,色空中无色无生,以是因缘故,色不生是非色。受想行识、识相空,识空中无识无生,以是因缘故,受、想、行、识不生是非受、想、行、识。舍利弗,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相空,檀那波罗蜜空中无檀那波罗蜜无生,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相空,般若波罗蜜空中无般若波罗蜜无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般若波罗蜜不生是非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内空不生是非内空,乃至一切种智不生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汝何因缘故,言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识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二是非一切种智?”
须菩提答言:“所有色所有不二,所有受、想、行、识所有不二,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眼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不二是非色,受、想、行、识不二是非识,乃至一切种智不二是非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何因缘故,言是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入无二法数?”
须菩提答言:“色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色,色即是无生,无生即是色;受、想、行、识不异无生,无生不异识,识即是无生,无生即是识。以是因缘故,舍利弗,色入无二法数,受、想、行、识入无二法数,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诸法,是时见色无生毕竟净故,见受、想、行、识无生毕竟净故,见我无生乃至知者、见者无生毕竟净故,见檀那波罗蜜无生乃至般若波罗蜜无生毕竟净故,见内空无生乃至无法有法空无生毕竟净故,见四念处无生乃至十八不共法无生毕竟净故,见一切三昧、一切陀罗尼无生毕竟净故,乃至见一切种智无生毕竟净故,见凡人、凡人法无生毕竟净故,见须陀洹、须陀洹法、斯陀含、斯陀含法、阿那含、阿那含法、阿罗汉、阿罗汉法、辟支佛、辟支佛法、菩萨、菩萨法、佛、佛法无生毕竟净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如我闻须菩提所说义,色是不生,受、想、行、识是不生,乃至佛、佛法是不生。若尔者,今不应得须陀洹、须陀洹果、斯陀含、斯陀含果、阿那含、阿那含果、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不应得菩萨摩诃萨一切种智,亦无六道别异,亦不得菩萨摩诃萨五种菩提。须菩提,若一切法不生相。何以故须陀洹为断三结故修道,斯陀含为薄淫恚痴故修道,阿那含为断五下分结故修道,阿罗汉为断五上分结故修道,辟支佛为辟支佛法故修道?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何以故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佛转法轮?”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无生法有所得,我亦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须陀洹、须陀洹果,乃至不欲令无生法中得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我亦不欲令菩萨作难行为众生受种种苦,菩萨亦不以难行心行道。何以故?舍利弗,生难心、苦心不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舍利弗,今菩萨怜愍众生,于众生如父母兄弟想、如儿子及己身想,如是能利益无量阿僧祇众生,用无所得故。所以者何?菩萨摩诃萨应生如是心:如我一切处、一切种不可得,内外法亦如是。若生如是想,则无难心、苦心。何以故?是菩萨于一切种、一切处一切法不受故。舍利弗,我亦不欲令无生中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欲令无生中转法轮,亦不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舍利弗语须菩提:“今欲令以生法得道,以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不欲令以生法得道。”
舍利弗言:“今须菩提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须菩提言:“我亦不欲令以无生法得道。”
舍利弗言:“如须菩提所说无知无得。”
须菩提言:“有知有得不以二法,今以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世间名字故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佛,第一实义中无知无得,无须陀洹乃至无佛。”
“须菩提,若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耶?”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世间名字故有知有得,六道别异亦世间名字故有,非以第一实义。何以故?舍利弗,第一实义中,无业无报,无生无灭,无净无垢。”
舍利弗语须菩提:“不生法生,生法生?”
须菩提言:“我不欲令不生法生,亦不欲令生法生。”
舍利弗言:“何等不生法不欲令生?”
须菩提言:“色是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受、想、行、识是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不生法,自性空不欲令生。”
舍利弗语须菩提:“生生不生生?”
须菩提言:“非生生亦非不生生。何以故?舍利弗,生、不生是二法,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以是因缘故,非生生亦非不生生。”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须菩提,乐说无生法及无生相。”
须菩提语舍利弗:“我乐说无生法,亦乐说无生相。何以故?诸无生法、无生相及乐说语言,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语须菩提:“汝乐说不生法,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弗。何以故?舍利弗,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眼不生乃至意不生,地种不生乃至识种不生,身行不生,口行不生,意行不生,檀那波罗蜜不生,乃至一切种智不生。以是因缘故,舍利弗,我乐说不生法,亦乐说不生相,是乐说语言亦不生。”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须菩提于说法人中应最在上。何以故须菩提随所问皆能答?”
须菩提言:“诸法无所依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云何诸法无所依?”
须菩提言:“色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受、想、行、识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眼、耳、鼻、舌、身、意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色性常空乃至法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檀那波罗蜜性常空,乃至般若波罗蜜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内空性常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舍利弗,四念处性常空,乃至一切种智性常空,不依内,不依外,不依两中间。以是因缘故,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依,性常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应净色、受、想、行、识,乃至应净一切种智。”
舍利弗问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行六波罗蜜时净菩萨道?”
须菩提言:“有世间檀那波罗蜜,有出世间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世间,有出世间。”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世间檀那波罗蜜?云何出世间檀那波罗蜜?”
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作施主,能施沙门、婆罗门、贫穷乞人,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卧具、床榻、房舍、香华、璎珞、医药种种所须资生之物,若妻子、国土、头、目、手足、支节等内外之物尽以给施,施时作是念:‘我与彼取,我不悭贪,我为施主,我能舍一切,我随佛教施,我行檀那波罗蜜。’作是施已,用得法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念言:‘是布施因缘,令众生得今世乐,后当令得入涅槃乐。’是人布施有三碍。何等三?我相、他相、施相。著是三相布施,是名世间檀那波罗蜜。何因缘故名世间?于世间中不动不出,是名世间檀那波罗蜜。云何名出世间檀那波罗蜜?所谓三分清净。何等三?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我不可得,不见受者,施物不可得亦不望报,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分清净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布施时,施与一切众生,众生亦不可得,以此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不见微细法相。舍利弗,是名出世间檀那波罗蜜。何以故?名为出世间,于世间中能动能出,是故名出世间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有所依是名世间尸罗波罗蜜,无所依是为出世间尸罗波罗蜜,余如檀那波罗蜜说。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所依是名世间,无所依是名出世间,余亦如檀那波罗蜜中说。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净菩萨道。”
舍利弗问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须菩提言:“四念处,是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乃至八圣道分、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舍利弗,是名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
尔时,舍利弗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何等波罗蜜力?”
须菩提言:“是般若波罗蜜力。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诸善法——若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般若波罗蜜能受一切诸善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舍利弗,过去诸佛行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亦行般若波罗蜜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今现在十方诸国土中,诸佛亦行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弗,若菩萨摩诃萨闻说般若波罗蜜时不疑不难,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行菩萨道。行菩萨道者救一切众生故,心不舍一切众生。以无所得故,是菩萨常应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
舍利弗复问:“欲使菩萨摩诃萨常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若菩萨摩诃萨常不离大悲念,今一切众生皆当作菩萨。何以故?须菩提,一切众生亦不离诸念故。”
须菩提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欲难我而成我义。何以故?众生无故念亦无,众生性无故念性亦无,众生法无故念法亦无,众生离故念亦离,众生空故念亦空,众生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舍利弗,色无故念亦无,色性无故念性亦无,色法无故念法亦无,色离故念亦离,色空故念亦空,色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乃至意,色乃至法,地种乃至识种,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一切智、一切种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故念亦无,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知故念亦不可知。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是道,我欲使不离是念——所谓大悲念。”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其有说者亦当如是说,汝所说般若波罗蜜皆是承佛意故,菩萨摩诃萨学般若波罗蜜应如汝所说学。”
须菩提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三千大千国土六种震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
尔时,佛微笑。须菩提白佛:“何因缘故笑?”
佛告须菩提:“如我于此国土说般若波罗蜜,东方无量阿僧祇国土中诸佛,亦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说是般若波罗蜜。”
说是般若波罗蜜品时,十二那由他诸天人得无生法忍。十方诸佛说是般若波罗蜜时,无量阿僧祇众生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天王品第二十七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释提桓因等,诸忉利天、须夜摩天王等,诸夜摩天、兜率陀天王等,诸兜率陀天、须涅蜜陀天王等,诸妙化天、婆舍跋提天王等,诸自在行天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三千大千世界诸梵天王等,乃至首陀婆诸天等,各与无数百千亿诸天俱来在会中。
是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业报生身光明,于佛常光百分、千分、千万亿分不能及一,乃至不可以算数譬喻为比。世尊光明最胜最妙最上第一,诸天业报光明,在佛光边不照不现,譬如燋柱比阎浮檀金。
尔时,释提桓因白大德须菩提:“是三千大千世界诸四天王天乃至首陀婆诸天,一切和合欲听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义。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中?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云何菩萨摩诃萨应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我今当承顺佛意,承佛神力,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如菩萨摩诃萨所应住般若波罗蜜中,诸天子,今未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当发心。诸天子若入声闻正位,是人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与生死作障隔故。是人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亦随喜。所以者何?上人应更求上法,我终不断其功德。
“憍尸迦,何等是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念色无常,念色苦,念色空,念色无我,念色如病、如败痈疮、如箭入身痛恼衰坏忧畏不安,以无所得故,受、想、行、识亦如是;眼、耳、鼻、舌、身、意、地种、水火风空识种观无常乃至忧畏不安,是亦无所得故。观色寂灭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受、想、行、识亦如是;观地种乃至识种寂灭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观无明缘诸行乃至老死因缘大苦聚集,以无所得故。观无明灭故诸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老死灭故忧悲苦恼大苦聚灭,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修四念处,以无所得故,乃至修佛十力十八不共法,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应萨婆若心行檀那波罗蜜,以无所得故;行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以无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观:但诸法诸法共相因缘润益增长分别校计,是中无我、无我所。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菩萨虽观一切法,亦无法可得,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释提桓因问大德须菩提:“云何菩萨回向心不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在回向心中?云何回向心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中不可得?云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回向心中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回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非心,是非心相。非心相中不可回向。是非心相常非心相,不可思议相常不可思议相,是名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赞须菩提言:“善哉!善哉!须菩提,汝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安慰诸菩萨摩诃萨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应报恩,不应不报恩。过去诸佛及诸弟子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世尊尔时亦在中学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亦当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示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今当听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如所应住、所不应住。
“憍尸迦,色、色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空,菩萨、菩萨空,是色空、菩萨空不二不别,受想行识空、菩萨空不二不别。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住。
“复次,眼、眼空,乃至意、意空,菩萨、菩萨空,眼空乃至菩萨空不二不别。六尘亦如是,地种、地种空,乃至识种、识种空,菩萨、菩萨空。憍尸迦,地种空乃至识种空、菩萨空不二不别。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住。
“无明、无明空乃至老死、老死空,无明灭、无明灭空乃至老死灭、老死灭空,菩萨、菩萨空。憍尸迦,无明空乃至老死空、无明灭空乃至老死灭空、菩萨空不二不别。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住。
“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声闻、辟支佛、菩萨、佛亦如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空,菩萨、菩萨空,一切种智空、菩萨空不二不别。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住。”
尔时,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般若波罗蜜中所不应住?”
须菩提言:“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不应色中住,以有所得故;不应受、想、行、识中住,以有所得故;不应眼中住乃至不应意中住,不应色中住乃至不应法中住,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地种乃至识种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须陀洹果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一切种智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色是常不应住,色是无常不应住,受、想、行、识亦如是;色若乐若苦、若净若不净、若我若无我、若空若不空、若寂灭若不寂灭、若离若不离不应住,以有所得故,受、想、行、识亦如是。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须陀洹果无为相、斯陀含果无为相、阿那含果无为相、阿罗汉果无为相不应住,辟支佛道无为相、佛道无为相不应住,须陀洹福田不应住,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福田不应住。
“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初地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乃至十地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
“复次,菩萨摩诃萨住初发心中,‘我当具足檀那波罗蜜’不应住,乃至‘我当具足般若波罗蜜’不应住,具足六波罗蜜当入菩萨位不应住,入菩萨位已当住阿毗跋致地不应住,菩萨当具足五神通不应住,以有所得故。菩萨住五神通已,‘我当游无量阿僧祇佛国土,礼敬供养诸佛听法,听法已为他人说’,菩萨摩诃萨如是不应住,以有所得故。‘如诸佛国土严净,我亦当庄严国土’不应住,以有所得故。成就众生令入佛道不应住;到无量阿僧祇国土诸佛所,尊重爱敬供养,以香华、璎珞、泽香、捣香、幢幡、华盖、百千亿种宝衣供养诸佛不应住,以有所得故。‘我当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菩萨不应住,‘我当生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应住,‘我当生一切三昧门’不应住,随所欲游戏诸三昧不应住,‘我当生一切陀罗尼门’不应住,‘我当得佛十力’不应住,‘我当得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不应住,‘我当具足大慈大悲’不应住,‘我当具足三十二相’不应住,‘我当具足八十随形好’不应住,以有所得故。是八人、是信行人、是法行人如是不应住,须陀洹极七世生不应住,家家不应住,须陀洹命终垢尽不应住,须陀洹中间入涅槃不应住,是人向斯陀含果证不应住,是人斯陀含一来入涅槃不应住,是人向阿那含果证不应住,斯陀含一种不应住,是人阿那含彼间入涅槃不应住,是人向阿罗汉果证不应住,是人阿罗汉今世入无余涅槃不应住,是辟支佛不应住,‘过声闻、辟支佛地,我当住菩萨地’不应住,道种智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一切种、一切法知已断诸烦恼及习不应住,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转法轮不应住,作佛事度无量阿僧祇众生入涅槃不应住,四如意足中不应住,入是三昧住如恒河沙等劫寿不应住,‘我当得寿命无央数劫’不应住,三十二相一一相百福庄严不应住,‘我一世界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不应住,‘我三千大千世界纯是金刚’不应住,‘我菩提树当出如是香,众生闻者无有淫欲、瞋恚、愚痴,亦无声闻、辟支佛心,是一切人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众生闻是香者,身病、意病皆悉除尽’不应住,‘当使我世界中无有色、受、想、行、识名字’不应住,‘当使我世界中无有檀那波罗蜜名字,乃至无有般若波罗蜜名字,当使我世界中无有四念处名字,乃至无有十八不共法名字,亦无须陀洹名字,乃至无有佛名字’不应住,以有所得故。何以故?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一切诸法无所得故。
“如是,憍尸迦,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不应住,以有所得故。”
尔时,舍利弗心念:“菩萨今云何应住般若波罗蜜中?”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语舍利弗言:“于汝意云何?诸佛何所住?”
舍利弗语须菩提:“诸佛法无有住处,诸佛不色中住,不受、想、行、识中住,不有为性中住,不无为性中住,不四念处中住,乃至不十八不共法中住,不一切种智中住。”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住,如诸佛住,于诸法中非住非不住。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中应如是学,我当住不住法故。”
尔时,会中有诸天子,作是念:“诸夜叉语言字句所说尚可了知,须菩提所说语言论议解释般若波罗蜜了不可知。”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不解不知耶?”
诸天子言:“大德,不解不知。”
须菩提语诸天子:“汝等法应不知。我无所论说,乃至我不说一字,亦无听者。何以故?诸字非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中无听者,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字无说。诸天子,如佛化作化人,是化人复化作四部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化人于四部众中说法。于汝意云何?是中有说者、有听者、有知者不?”
诸天子言:“不也,大德。”
须菩提言:“一切法皆如化,此中无说者,无听者,无知者。诸天子,譬如人梦中见佛说法。于汝意云何?是中有说者,有听者,有知者不?”
诸天子言:“不也,大德。”
须菩提语诸天子:“一切诸法皆如梦,无说、无听、无知者。诸天子,譬如二人在大深涧,各住一面赞佛法众有二响出。于诸天子意云何?是二响展转相解不?”
诸天子言:“不也,大德。”
须菩提语诸天子:“一切法亦如是,无说、无听、无知者。诸天子,譬如工幻师,于四衢道中化作佛及四部众于中说法。于诸天子意云何?是中有说者、有听者、有知者不?”
诸天子言:“不也,大德。”
须菩提语诸天子:“一切诸法如幻,无说者,无听者,无知者。”
尔时,诸天子心念:“须菩提所说欲令易解转深转妙。”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色非深非妙,受、想、行、识非深非妙,色性非深非妙,受、想、行、识性非深非妙,眼性乃至意性、色性乃至法性、眼界性乃至意界性、眼识乃至意识、眼触乃至意触、眼触因缘生受乃至意触因缘生受、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诸三昧门、一切诸陀罗尼门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性非深非妙。”
诸天子复作是念:“是所说法中,不说色,不说受、想、行、识,不说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不说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说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说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说陀罗尼门、三昧门乃至一切种智,不说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不说辟支佛道,不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道,是法中不说名字语言。”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如是,如是,诸天子,是法中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说相,是中无说者,无听者,无知者。以是故,诸天子,善男子、善女人欲住须陀洹果依证须陀洹果者,是人不离是忍;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欲住欲证不离是忍。如是,诸天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般若波罗蜜中应作如是住,以无说无听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
幻听品第二十八
尔时,诸天子心念:“应用何等人听须菩提所说法?”
须菩提知诸天子心所念,语诸天子言:“如幻化人听法,我应用如是人。何以故?如是人无闻无听、无知无证故。”
诸天子语须菩提:“是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众生如化,听法者亦如化耶?”
“如是,如是,诸天子,众生如幻,听法者亦如幻,众生如化,听法者亦如化。诸天子,我如幻如梦,众生乃至知者、见者亦如幻如梦。诸天子,色如幻如梦,受、想、行、识如幻如梦,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如幻如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如幻如梦。诸天子,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如幻如梦,须陀洹果如幻如梦,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如幻如梦。诸天子,佛道如幻如梦。”
尔时,诸天子问须菩提:“汝说佛道如幻如梦,汝说涅槃亦复如幻如梦耶?”
须菩提语诸天子:“我说佛道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若当有法胜于涅槃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何以故?诸天子,是幻、梦、涅槃不二不别。”
尔时,慧命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拘絺罗、摩诃迦旃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迦叶及无数千菩萨问须菩提:“般若波罗蜜如是甚深、难见、难解、难知、寂灭微妙,谁当受者?”
尔时,阿难语诸大弟子及诸菩萨阿毗跋致、诸菩萨摩诃萨:“能受是甚深、难见、难解、难知、寂灭微妙般若波罗蜜,正见成就人、漏尽阿罗汉所愿已满亦能信受。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多见佛于诸佛所,多供养种善根,亲近善知识有利根,是人能受,不言是法非法。”
须菩提言:“不以空分别色,不以色分别空,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以无相无作分别色,不以色分别无相无作,受、想、行、识亦如是。不以无生无灭寂灭离分别色,不以色分别无生无灭寂灭离,受、想、行、识亦如是,眼乃至意触因缘生受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佛、一切智,不以空分别一切智,不以一切智分别空,不以空分别一切种智,不以一切种智分别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寂灭离亦如是。”
须菩提语诸天子言:“是般若波罗蜜甚深,谁能受者?是般若波罗蜜中,无法可示,无法可说。若无法可示,无法可说,受人亦不可得。”
尔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言:“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及护持菩萨之教,从初发意地乃至十地、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护持菩萨之教。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常化生不失神通,游诸佛国具足善根,随其所欲供养诸佛即得如愿,从诸佛所听受法教乃至萨婆若初不断绝,未曾离三昧时,当得揵疾辩、利辩、不尽辩、不可断辩、随应辩、义辩、一切世间最上辩。”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般若波罗蜜广说三乘之教及护持菩萨之教,乃至菩萨摩诃萨得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我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色、受、想、行、识、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佛十力乃至一切种智亦不可得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何因缘故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而不可得?何因缘故般若波罗蜜中护持菩萨?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得捷疾辩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
须菩提语舍利弗言:“以内空故,般若波罗蜜广说三乘不可得;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广说三乘不可得。内空故,护持菩萨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故,护持菩萨乃至一切世间最上辩,不可得故。”
散华品第二十九
尔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作是念:“慧命须菩提为雨法雨,我等宁可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须菩提及般若波罗蜜上。”即时,释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化作华散佛、菩萨摩诃萨、比丘僧及须菩提上,亦供养般若波罗蜜。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华悉周遍于虚空中,化成华台端严殊妙。
须菩提心念:“是诸天子所散华,天上未曾见如是华比,是华是化华,非树生华。是诸天子所散华,从心树生,非树生华。”
释提桓因知须菩提心所念,语须菩提言:“大德,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言是华非生华,亦非意树生。憍尸迦,是华若非生法,不名为华。”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大德,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识亦不生。”
须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华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色;受、想、行、识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为识,六入、六识、六触、六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不生,若不生是不名般若波罗蜜;内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生,若不生是不名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种智不生,若不生是不名一切种智。”
尔时,释提桓因心念:“是慧命须菩提其智甚深,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
佛知释提桓因心所念,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须菩提其智甚深,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大德须菩提云何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
佛告释提桓因:“色但假名,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受、想、行、识但假名,须菩提亦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所以者何?是诸法相无坏不坏故。须菩提所说亦无坏不坏,眼乃至意触因缘生诸受亦如是,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亦如是。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佛是但假名,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何以故?是诸法相无坏不坏故,须菩提所说亦无坏不坏。如是,憍尸迦,须菩提不坏假名而说诸法相。”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如佛所说诸法但假名,菩萨摩诃萨当作是知——诸法但假名,应如是学般若波罗蜜。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学,为不学色,不学受、想、行、识。何以故?不见色当可学者,不见受、想、行、识当可学者。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为不学檀那波罗蜜。何以故?不见檀那波罗蜜当可学者,乃至不学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见般若波罗蜜当可学者。如是学为不学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何以故?不见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当可学者。如是学为不学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不见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当可学者。如是学为不学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何以故?不见须陀洹果乃至一切种智当可学者。”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何因缘故,不见色乃至不见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色、色空乃至一切种智、一切种智空。憍尸迦,色空不学色空,乃至一切种智空不学一切种智空。憍尸迦,若如是不学空,是名学空,以不二故。是菩萨摩诃萨学色空以不二故,乃至学一切种智空不二故。若学色空不二故,乃至学一切种智空不二故,是菩萨摩诃萨能学檀那波罗蜜不二故,乃至能学般若波罗蜜不二故;能学四念处不二故,乃至能学十八不共法不二故;能学须陀洹果不二故,乃至能学一切种智不二故。是菩萨能学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法,若能学无量无边阿僧祇佛法,是菩萨不为色增学,不为色减学,乃至不为一切种智增学,不为一切种智减学。若不为色增减学,乃至不为一切种智增减学,是菩萨不为色受学,不为色灭学,亦不为受、想、行、识受学亦不为灭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若如是学,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不为受色学不为灭色学,乃至一切种智亦不为受学亦不为灭学。”
须菩提言:“是色不可受亦无受色者,乃至一切种智不可受亦无受者,内外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一切法不受故,能到一切种智。”
是时,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耶?”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如是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一切法不受故。”
舍利弗语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法不受不灭学者,菩萨摩诃萨云何能到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见色生,不见色灭,不见色受,不见色不受,不见色垢,不见色净,不见色增,不见色减。何以故?舍利弗,色、色性空故。受、想、行、识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受,亦不见不受,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何以故?识、识性空故。乃至一切种智亦不见生,亦不见灭,亦不见受,亦不见不受,亦不见垢,亦不见净,亦不见增,亦不见减。何以故?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性空故。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一切法,不生不灭、不受不舍、不垢不净、不合不散、不增不减故,学般若波罗蜜能到一切种智,无所学、无所到故。”
尔时,释提桓因语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何处求?”
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品中求。”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汝神力使舍利弗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须菩提品中求。”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非我神力。”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谁神力?”
须菩提言:“是佛神力。”
释提桓因言:“一切法皆无受处。何以故言是佛神力?离无受处相,如来不可得;离如,如来亦不可得。”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离无受处相,如来不可得;离如,如来亦不可得。无受处相中如来不可得,如中如来不可得;色如中如来如不可得,如来如中色如不可得;色法相中如来法相不可得,如来法相中色法相不可得;受、想、行、识法相中乃至一切种智如法亦如是。憍尸迦,如来色如中不合不散,受、想、行、识如中不合不散;如来离色如不合不散,离受、想、行、识如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如来色法相中不合不散,受、想、行、识法相中不合不散;如来离色法相中不合不散,离受、想、行、识法相中不合不散,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憍尸迦,如是等一切法中不合不散,是佛神力用无所受法故。
“如憍尸迦言,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当于何处求?憍尸迦,不应色中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应离色求般若波罗蜜,不应受、想、行、识中求,亦不应离受、想、行、识求。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乃至一切种智中不应求般若波罗蜜,亦不应离一切种智求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一切种智是一切法皆不合不散,无色、无形、无对、一相,所谓无相。何以故?般若波罗蜜,非色亦非离色,非受、想、行、识亦非离受、想、行、识,乃至非一切种智亦非离一切种智。般若波罗蜜,非色如亦非离色如,非受、想、行、识如亦非离受、想、行、识如。般若波罗蜜,非色法亦非离色法,非受、想、行、识法亦非离受、想、行、识法,乃至非一切种智如,亦非离一切种智如。般若波罗蜜,非一切种智法亦非离一切种智法。何以故?憍尸迦,是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以无所有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非色亦非离色,非色如亦非离色如,非色法亦非离色法,乃至非一切种智亦非离一切种智,非一切种智如亦非离一切种智如,非一切种智法亦非离一切种智法。”
释提桓因语须菩提:“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诸须陀洹、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乃至诸阿罗汉、阿罗汉果、诸辟支佛、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皆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是学成。”
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波罗蜜、无边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从是中学成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诸菩萨摩诃萨从是般若波罗蜜中学成,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今得、当得。
“憍尸迦,色大故,般若波罗蜜亦大。何以故?是色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受、想、行、识大故,般若波罗蜜亦大。何以故?受、想、行、识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以是因缘故,憍尸迦,是摩诃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
“憍尸迦,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何以故?色量不可得故。憍尸迦,譬如虚空量不可得,色亦如是量不可得;虚空无量故,色无量;色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何以故?一切种智量不可得。譬如虚空量不可得,一切种智亦如是量不可得;虚空无量故,一切种智无量;一切种智无量故,般若波罗蜜无量。以是因缘故,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量。
“憍尸迦,色无边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憍尸迦,是色前际不可得,后际不可得,中际不可得。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受、想、行、识前际、后际、中际皆不可得故。乃至一切种智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何以故?一切种智前后中际皆不可得故。以是因缘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无边,色无边乃至一切种智无边。
“复次,憍尸迦,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云何缘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缘一切无边法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云何缘一切无边法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缘无边法性故,般若波罗蜜无边。复次,憍尸迦,缘无边如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释提桓因言:“云何缘无边如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如无边故,缘亦无边,缘无边故,如亦无边。以是因缘故,诸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无边。复次,憍尸迦,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释提桓因问须菩提:“云何众生无边故,般若波罗蜜无边?”
须菩提言:“于意云何?何等法名众生?”
释提桓因言:“无有法名众生,假名故为众生。是名字本无有法,亦无所趣,强为作名。”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般若波罗蜜中说众生有实不?”
释提桓因言:“无也。”
“憍尸迦,若般若波罗蜜实不说众生,无边亦不可得。憍尸迦,于汝意云何?佛如恒河沙劫寿,说众生、众生名字,颇有众生法有生有灭不?”
释提桓因言:“不也。何以故?众生从本已来常清净故。”
“以是因缘故,憍尸迦,众生无边故,当知般若波罗蜜亦无边。”
三叹品第三十
尔时,诸天王及诸天,诸梵王及诸梵天,伊赊那天及诸神仙并诸天女,同时三反称叹:“快哉!快哉!慧命须菩提所说法,皆是佛出世间因缘恩力演布是教。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我辈视是人如佛。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所谓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而有三乘之教——所谓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
尔时,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如汝所言,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所谓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而有三乘之教——所谓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诸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视是人当如佛,以无所得故。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檀那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檀那波罗蜜佛亦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般若波罗蜜佛亦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是。”
佛语诸天子:“菩萨摩诃萨若能学是一切法,所谓檀那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以是事故当视是菩萨摩诃萨如佛。诸天子,我昔于燃灯佛时,华严城内四衢道头见佛闻法,即得不离檀那波罗蜜行,不离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行,不离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不离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一切三昧门、一切陀罗尼门,不离四无所畏、佛十力、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及余无量诸佛法行,无所得故。是时,燃灯佛记我当来世过一阿僧祇劫当作佛,号释迦牟尼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鞞侈遮罗那、修伽度、路伽惫、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诸天子白佛言:“世尊,甚希有是般若波罗蜜!能令诸菩萨摩诃萨得萨婆若,于色不取不舍故,于受、想、行、识不取不舍故,乃至一切种智不取不舍故。”
尔时,佛观四众和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菩萨摩诃萨,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会坐。普观是已,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若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诸天子、若诸天女,是般若波罗蜜若听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诸天子,是人魔若魔民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谛了知色空,空不能得空便,无相不能得无相便,无作不能得无作便;谛了知受、想、行、识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乃至谛了知一切种智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何以故?是诸法自相性不可得,无事可得便,谁受恼者?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中善修慈心、悲喜舍心,以无所得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横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那波罗蜜,于一切众生等心供给故。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是诸天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未闻是般若波罗蜜,未受持亲近,是诸天子今应闻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
“复次,憍尸迦,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若在空舍、若在旷野、若人住处终不怖畏。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明于内空,以无所得故,明于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以无所得故。”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乃至首陀婆诸天,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者,我等常当守护。何以故?世尊,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断天人贫,断诸灾患、疾病、饥饿;以菩萨因缘故,便有十善道现于世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以菩萨因缘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诸王及转轮圣王、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阿罗汉果、辟支佛、辟支佛道;以菩萨因缘故,有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便有诸佛出现于世,便有转法轮,知有佛宝、法宝、比丘僧宝。世尊,以是因缘故,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应守护是菩萨摩诃萨。”
佛语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以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断三恶道乃至三宝出现于世。以是故,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憍尸迦,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菩萨摩诃萨,即是供养我。以是故,是诸菩萨摩诃萨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憍尸迦,若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声闻、辟支佛譬如竹苇、稻麻、丛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不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初发心菩萨摩诃萨不离六波罗蜜所得福德。何以故?不以声闻、辟支佛因缘故,有菩萨摩诃萨及诸佛出现于世;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有声闻、辟支佛、诸佛出现于世。以是故,憍尸迦,是诸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常应守护、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现灭诤品第三十一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诸菩萨摩诃萨,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时,得如是今世功德,亦成就众生严净佛国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所欲供养之具随意即得,从诸佛闻法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中忘,亦得家成就、母成就、生成就、眷属成就、相成就、光明成就、眼成就、耳成就、三昧成就、陀罗尼成就。是菩萨以方便力故变身如佛,从一国至一国到无佛处,赞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赞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赞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以方便力而为说法,以三乘法度脱众生,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
“世尊,快哉希有!受持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亦摄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
佛告释提桓因:“如是,如是,憍尸迦,持般若波罗蜜,为已总摄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复次,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今世功德,汝一心谛听。”
释提桓因言:“唯然,世尊,受教!”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若有外道、诸梵志、若魔、若魔民、若增上慢人,欲乖错破坏菩萨般若波罗蜜心,是诸人适生此心,即时灭去终不从愿。何以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长夜行檀那波罗蜜,行尸罗、羼提、毗梨耶、禅那、般若波罗蜜。以众生长夜贪诤故,菩萨悉舍内外物,安立众生于檀那波罗蜜中;以众生长夜破戒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戒;以众生长夜斗诤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忍辱;以众生长夜懈怠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精进;以众生长夜乱心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禅那;以众生长夜愚痴故,菩萨悉舍内外法,安立众生于般若波罗蜜;以众生长夜为爱结故流转生死,是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断众生爱结,安立众生于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分、空无相无作三昧,安立众生于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得现世功德、后世功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法轮,所愿满足入无余涅槃,憍尸迦,是为菩萨摩诃萨后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其所住处魔若魔民、若外道、梵志、增上慢人,欲轻毁难问破坏般若波罗蜜终不能成。其人恶心转灭,功德转增,闻是般若波罗蜜故,渐以三乘道得尽众苦。譬如,憍尸迦,有药名摩祇,有蛇饥行索食,见虫欲啖,虫趣药所,药气力故蛇不能前,即自还去。何以故?以是药力能胜毒故。憍尸迦,摩祇药有如是力。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若闻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若有种种斗诤起欲来破坏者,以般若波罗蜜威力故,随所起处即疾消灭,其人即生善心增益功德。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能灭诸法诤乱。何等诸法?所谓淫、怒、痴、无明乃至大苦聚诸盖、结使缠、我见、人见、众生见、断见常见、垢见净见、有见无见,如是一切诸见;悭贪、犯戒、瞋恚、懈怠、乱意、无智、常想、乐想、净想、我想,如是等爱行;著色,著受、想、行、识,著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著内空、外空、内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著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著一切智、一切种智,著涅槃。是一切法诤乱,尽能消灭,不令增长。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天、诸释提桓因、诸梵天王乃至阿迦尼吒天,常守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能闻受持般若波罗蜜供养、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者,十方现在诸佛亦共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能闻受持、供养、读诵、为他说、正忆念般若波罗蜜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善法灭,善法转增——所谓檀那波罗蜜转增,以无所得故;乃至般若波罗蜜转增,以无所得故;内空转增,乃至无法有法空转增,以无所得故;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转增,以无所得故;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一切智、一切种智转增,以无所得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说人皆信受,亲友坚固,不说无益之语,不为瞋恚所覆,不为憍慢、悭贪、嫉妒所覆;是人自不杀生,教人不杀生,赞叹不杀生法,亦欢喜赞叹不杀生者;自远离不与取,亦教人远离不与取,赞远离不与取法,亦欢喜赞叹远离不与取者;自不邪淫,教人不邪淫,赞不邪淫法,亦欢喜赞叹不邪淫者;自不妄语,教人不妄语,赞不妄语法,亦欢喜赞叹不妄语者,两舌、恶口、无利益语亦如是;自不贪,教人不贪,赞不贪法,亦欢喜赞叹不贪者,不瞋恼、不邪见亦如是;自行檀那波罗蜜,教人行檀那波罗蜜,赞檀那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檀那波罗蜜者;自行尸罗波罗蜜,教人行尸罗波罗蜜,赞尸罗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尸罗波罗蜜者;自行羼提波罗蜜,教人行羼提波罗蜜,赞羼提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羼提波罗蜜者;自行毗梨耶波罗蜜,教人行毗梨耶波罗蜜,赞毗梨耶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毗梨耶波罗蜜者;自行禅那波罗蜜,教人行禅那波罗蜜,赞禅那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禅那波罗蜜者;自行般若波罗蜜,教人行般若波罗蜜,赞般若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般若波罗蜜者;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赞内空法,亦欢喜赞叹修内空者;乃至自修无法有法空,教人修无法有法空,赞无法有法空法,亦欢喜赞叹修无法有法空者;自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赞一切三昧法,亦欢喜赞叹行一切三昧者;自得陀罗尼,教人得陀罗尼,赞陀罗尼法,亦欢喜赞叹得陀罗尼者;自入初禅,教人入初禅,赞初禅法,亦欢喜赞叹入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自入慈心中,教人入慈心,赞慈心法,亦欢喜赞叹入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自入无边空处,教人入无边空处,赞无边空处法,亦欢喜赞叹入无边空处者,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亦如是;自修四念处,教人修四念处,赞四念处法,亦欢喜赞叹修四念处者,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亦如是;自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空、无相、无作三昧法,亦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自入八背舍,教人入八背舍,赞八背舍法,亦欢喜赞叹入八背舍者;自入九次第定,教人入九次第定,赞九次第定法,亦欢喜赞叹入九次第定者,自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自行无谬错法,自行常舍法,教人行无谬错法、常舍法,赞无错谬法、常舍法,亦欢喜赞叹行无错谬法、常舍法者;自得一切种智,教人得一切种智,赞一切种智法,亦欢喜赞叹得一切种智者。是菩萨摩诃萨行六波罗蜜时,所有布施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所有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与众生共已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所得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六波罗蜜时,作是念:‘我若不布施,当生贫穷家,不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亦不能得一切种智。我若不持戒,当生三恶道中,尚不得人身,何况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我若不修忍辱,则当诸根毁坏色不具足,不能得菩萨具足色身——众生见者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能得以具足色身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我若懈怠,不能得菩萨道,亦不能得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我若乱心,不能得生诸禅定,不能以此禅定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我若无智,不能得方便智,以方便智过声闻、辟支佛地,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得一切种智。’是菩萨复如是思惟:‘我不应随悭贪故不具足檀那波罗蜜,不应随犯戒故不具足尸罗波罗蜜,不应随瞋恚故不具足羼提波罗蜜,不应随懈怠故不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应随乱意故不具足禅那波罗蜜,不应随痴心故不具足般若波罗蜜。若不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我终不能成就一切种智。’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希有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云何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心故,亦为不高心故?”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行世间檀那波罗蜜,布施诸佛、辟支佛、声闻及诸贫穷、乞丐、行路人,是菩萨无方便故生高心;若行世间尸罗波罗蜜,言‘我行尸罗波罗蜜,我能具足尸罗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言‘我行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我行般若波罗蜜,我修般若波罗蜜’,以是世间般若波罗蜜无方便故生高心。世尊,菩萨修世间四念处时自念言‘我修四念处,我具足四念处’,无方便力故生高心;‘我修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自念言,‘我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我修一切三昧门当得一切陀罗尼门,我修佛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我当成就众生,我当净佛国土,我当得一切种智’,著吾我无方便力故生高心。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行世间善法,著吾我故生高心。
“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那波罗蜜,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施物,如是菩萨摩诃萨行出世间檀那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不生高心。行尸罗波罗蜜,尸罗不可得;行羼提波罗蜜,羼提不可得;行毗梨耶波罗蜜,毗梨耶不可得;行禅那波罗蜜,禅那不可得;行般若波罗蜜,般若不可得;修四念处,四念处不可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不可得;修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可得;乃至修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不可得。世尊,如是菩萨摩诃萨般若波罗蜜,为回向萨婆若故,亦为不生高心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
宝塔大明品第三十二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两阵战时,是善男子、善女人诵般若波罗蜜故,入军阵中,终不失命,刀箭不伤。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长夜行六波罗蜜,自除淫欲刀箭,亦除他人淫欲刀箭;自除瞋恚刀箭,亦除他人瞋恚刀箭;自除愚痴刀箭,亦除他人愚痴刀箭;自除邪见刀箭,亦除他人邪见刀箭;自除缠垢刀箭,亦除他人缠垢刀箭;自除诸结使刀箭,亦除他人结使刀箭。憍尸迦,以是因缘,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为刀箭所伤。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若以毒药熏,若以蛊道,若以火坑,若以深水,若欲刀杀,若与其毒,如是众恶皆不能伤。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是无上明咒。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明咒中学,自不恼身,亦不恼他,亦不两恼。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得我,不得众生,不得寿命,乃至知者、见者皆不可得,不得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亦不可得,以不得故,不自恼身,亦不恼他,亦不两恼。学是大明咒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观一切众生心随意说法。何以故?过去诸佛学是大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来诸佛学是大明咒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现在诸佛学是大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憍尸迦,般若波罗蜜若有但书写经卷于舍供养,不受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是处若人、若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为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四天王、诸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子,及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所守护故。是般若波罗蜜所止处,诸天皆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礼拜已去。是善男子、善女人但书写般若波罗蜜于舍供养,不受不读,不诵不说,不正忆念,今世得如是功德。譬如若人、若畜生来入菩提树下诸边内外,设有人非人持恶意来,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处过去诸佛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现在诸佛亦于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佛已施一切众生无恐无畏,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受天上人中福乐,亦令无量阿僧祇众生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般若波罗蜜力故,是处得恭敬礼拜,华香、璎珞、捣香、泽香、幢盖、伎乐供养。”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书写般若波罗蜜,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若有人佛般涅槃后,若供养舍利,若起塔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是二何者得福多?”
佛告释提桓因:“我还问汝,随汝意答我。于汝意云何?如佛得一切种智,及得是身,从何道学得是一切种智得是身?”
释提桓因白佛言:“佛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一切种智及相好身。”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佛从般若波罗蜜中,学得一切种智。憍尸迦,不以相好身名为佛,得一切种智故名为佛。憍尸迦,是佛一切种智,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憍尸迦,是佛身一切种智所依处,佛因是身得一切种智。善男子,当作是思惟,是身一切种智所依处,是故我涅槃后舍利当得供养。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华香、璎珞、捣香、泽香、幢盖、伎乐,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供养一切种智。以是故,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若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若复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涅槃后供养舍利起塔,香华乃至伎乐恭敬、尊重赞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是人得福多。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五波罗蜜,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三昧、一切禅定、一切陀罗尼门,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成就众生,净佛国土,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菩萨家成就、色成就、资生之物成就、眷属成就、大慈大悲成就,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诸菩萨摩诃萨、诸佛、诸佛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不供养是般若波罗蜜,不恭敬,不尊重,不赞叹,为不知供养多所利益耶?”
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中几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信僧不坏?几所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几所人于佛决了?于法、于僧决了?”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人于佛法僧得不坏信少,于佛法僧无疑决了亦少。”
“憍尸迦,于汝意云何?阎浮提几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阎浮提几所人,断三结故得须陀洹道?几所人断三结,亦淫瞋痴薄故得斯陀含道?几所人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道?几所人断五上分结故得阿罗汉道?阎浮提几所人求辟支佛?几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阎浮提中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乃至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少所人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少所人于佛无疑、于法无疑、于僧无疑,少所人于佛决了、于法决了、于僧决了。憍尸迦,亦少所人得三十七品、三解脱门、八背舍、九次第定、四无碍智、六神通。憍尸迦,亦少所人断三结得须陀洹、断三结亦淫瞋痴薄得斯陀含、断五下分结得阿那含、断五上分结得阿罗汉,少所人求辟支佛,于是中亦少所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亦少所人行菩萨道。何以故?是众生前世不见佛、不闻法、不供养比丘僧,不布施、不持戒、不忍辱、不精进、不禅定、不智慧,不闻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亦不闻不修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闻不修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亦不修一切智、一切种智。憍尸迦,以是因缘故,当知少所众生信佛不坏、信法不坏、信僧不坏,乃至少所众生求辟支佛道,于是中少所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发心中少所众生行菩萨道,于是中亦少所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憍尸迦,我以佛眼见东方无量阿僧祇众生,发心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菩萨道,是众生远离般若波罗蜜方便力故,若一、若二住阿毗跋致地,多堕声闻、辟支佛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闻般若波罗蜜,应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受持、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已,当书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诸余善法入般若波罗蜜中者,亦应闻受持乃至正忆念。何等是诸余善法?所谓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内空、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如是等无量诸善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中,是亦应闻受持乃至正忆念。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如是念:‘佛本为菩萨时,如是行,如是学,所谓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如是等无量诸佛法,我等亦应随学。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是我等所尊,禅那波罗蜜乃至无量诸余善法亦是我等所尊。此是诸佛法印,诸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法印。诸佛学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得度彼岸,诸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亦学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智得度彼岸。’以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若佛在世,若般涅槃后,应依止般若波罗蜜、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亦应依止。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是诸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可依止。
“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佛般涅槃后为供养佛故,作七宝塔高一由旬,天香、天华、天璎珞、天捣香、天泽香、天衣、天幢盖、天伎乐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从是因缘,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书写、受持、亲近、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亦恭敬尊重赞叹,若华香、璎珞、捣香、泽香、幢盖、伎乐供养,是善男子、善女人福德多。”
佛告憍尸迦:“置一七宝塔,若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满阎浮提起七宝塔,皆高一由旬,恭敬尊重赞叹,香华、璎珞、幢盖、伎乐供养。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其福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如前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多。
“憍尸迦,复置一阎浮提满中七宝塔,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满四天下起七宝塔,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
“憍尸迦,复置四天下满中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满小千国土起七宝塔,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憍尸迦,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其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
“憍尸迦,复置小千国土满中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满二千中国土起七宝塔,皆高一由旬,供养如前故,不如供养般若波罗蜜,其福甚多。复置二千中国土七宝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三千大千国土中起七宝塔,皆高一由旬,尽形寿供养天华、天香、天璎珞,乃至天伎乐供养。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释提桓因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受持恭敬,尊重赞叹,香华乃至伎乐供养,其福甚多。
“复置三千大千国土中七宝塔,若三千大千国土中众生,一一众生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各起七宝塔,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亦恭敬尊重赞叹,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供养,是人得福甚多。”
释提桓因白佛言:“如是,如是,世尊,若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般若波罗蜜,则为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若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众生,一一众生供养佛故,佛般涅槃后各起七宝塔高一由旬,是人若一劫若减一劫,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佛言:“甚多。”
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亦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其福大多。何以故?世尊,一切善法皆入般若波罗蜜中,所谓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六神通、八背舍、九次第定,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诸三昧门,诸陀罗尼门,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世尊,是名一切诸佛法印。是法中一切声闻及辟支佛,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学是法得度彼岸。”
述成品第三十三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是诸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受学、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璎珞、捣香、泽香、幢盖、伎乐,当得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福德。何以故?诸佛一切智、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尸罗波罗蜜、檀那波罗蜜,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五眼,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成就众生净佛国土,道种智、一切种智、诸佛法,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是般若波罗蜜经卷,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加复供养华香乃至伎乐,过出前供养七宝塔,百分、千分、万分、百千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憍尸迦,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佛宝、法宝、比丘僧宝终不灭;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种智皆现于世;若般若波罗蜜在于世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菩萨摩诃萨、无上佛道转法轮,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劝持品第三十四
尔时,三千大千国土所有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语释提桓因诸天言:“应受是般若波罗蜜,应持,应亲近,应读诵说、正忆念。何以故?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一切所修集善法当具足满,增益诸天众,减损阿修罗。诸天子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佛种不断,法种、僧种不断;佛种、法种、僧种不断故,便有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皆现于世,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菩萨道皆现于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须陀洹乃至佛皆现于世。”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汝当受是般若波罗蜜,持读、诵说、正忆念。何以故?若诸阿修罗生心,欲与三十三天共斗,憍尸迦,汝尔时当诵念般若波罗蜜,诸阿修罗恶心即灭更不复生。憍尸迦,若诸天子、天女五死相现时,当堕不如意处,汝当于其前诵读般若波罗蜜,是诸天子、天女闻般若波罗蜜功德故,还生本处。何以故?闻般若波罗蜜有大利益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诸天子、天女,闻是般若波罗蜜经耳,是功德故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憍尸迦,过去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憍尸迦,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及弟子,皆学是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无余涅槃。何以故?憍尸迦,是般若波罗蜜摄一切善法——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能除一切不善,能与一切善法。”
佛语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何以故?憍尸迦,过去诸佛因是明咒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世诸佛、今现在十方诸佛亦因是明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是明咒故,世间便有十善道,便有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便有檀那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便有法性如、法相、法住、法位、实际,便有五眼、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一切智、一切种智。
“憍尸迦,菩萨摩诃萨因缘故,十善出于世间,四禅、四无量心乃至一切种智、须陀洹乃至诸佛出于世间。譬如月满照明,星宿亦能照明,如是,憍尸迦,一切世间善法、正法、十善乃至一切种智,若诸佛不出时皆从菩萨生。是菩萨摩诃萨方便力,皆从般若波罗蜜生。是菩萨摩诃萨以是方便力,行檀那波罗蜜乃至禅那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证声闻、辟支佛地,亦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寿命成就、国土成就、菩萨眷属成就、得一切种智皆从般若波罗蜜生。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乃至正忆念,是人当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
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得今世功德?”
佛告释提桓因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终不中毒死,兵刃不伤,水火不害,乃至四百四病所不能中,除其宿命业报。
“复次,憍尸迦,若有官事起,是善男子、善女人读诵是般若波罗蜜故,往至官所无能谴责者。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威力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诵读是般若波罗蜜,到王所若太子、大臣所,王及太子、大臣皆欢喜问讯和意共语。何以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常有慈悲喜舍心向众生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得如是等种种今世功德。
“憍尸迦,何等是善男子、善女人得后世功德?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离十善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人终不堕三恶道受身貌具,终不生贫穷、下贱、工师、除厕人、担死人家,常得三十二相,常得化生生诸现在佛国,终不离菩萨神通,若欲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诸佛听诸佛法,即得随意所游佛国,能成就众生净佛国土,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尸迦,是名后世功德。
“以是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受持是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华香乃至伎乐供养,常不离萨婆若心。是善男子、善女人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今世、后世功德成就。”
遣异品第三十五
尔时,诸外道异学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是时,释提桓因心念:“是诸外道梵志来向佛所欲求佛短,我今当诵念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是诸外道梵志等,终不能中道作碍断说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作是念已,即诵般若波罗蜜。是时,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
时,舍利弗心念:“是中何因缘,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
佛知舍利弗心念,告舍利弗:“是释提桓因诵念般若波罗蜜,以是因缘故,诸外道梵志遥绕佛复道还去。舍利弗,是诸外道梵志我不见一念善心,是诸外道梵志持恶心来欲索佛短。
“舍利弗,我不见说般若波罗蜜时,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若沙门众、婆罗门众中,有持恶意来能得短者。何以故?舍利弗,是三千大千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诸声闻、辟支佛,诸菩萨摩诃萨,守护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诸天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
“复次,舍利弗,十方如恒河沙等国土中,诸佛及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诸天龙鬼神等,皆守护是般若波罗蜜。所以者何?是诸佛等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故。”
尔时,恶魔心念:“今佛四众现前集会,亦有欲界、色界诸天子,是中必有菩萨摩诃萨受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宁可至佛所破坏其意。”是时,恶魔化作四种兵来至佛所。
尔时,释提桓因心念:“是四种兵或是恶魔化作欲来向佛。何以故?是四种兵严饰,频婆娑罗王四种兵所不类,波斯匿王四种兵所不类,诸释子四种兵所不类,诸梨昌四种兵皆所不类,此是恶魔化作四种兵。是恶魔长夜索佛便欲恼众生,我宁可诵念般若波罗蜜。”释提桓因即时诵念般若波罗蜜,恶魔闻其所诵渐渐复道还去。
尔时,会中四天王诸天子,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子,化作天华于虚空中而散佛上,作是言:“世尊,愿令般若波罗蜜久住阎浮提。所以者何?阎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罗蜜随所住时,佛宝亦住不灭,法宝、僧宝亦住不灭。”
尔时,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天亦皆散华,作是言:“世尊,愿令般若波罗蜜久住阎浮提。若般若波罗蜜久住,佛法僧亦当久住,亦分别知菩萨摩诃萨道。复次,所在住处,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为照明,已离诸冥。”
佛告释提桓因等诸天子:“如是,如是,憍尸迦及诸天子,阎浮提人受持般若波罗蜜随所住时,佛宝如是住,法宝、僧宝亦如是住;乃至在所住处,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为照明,已离诸冥。”
尔时,诸天子化作天华散佛上,作是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若魔民不能得其便。世尊,我等亦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等视是人如佛若次佛。”
是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者,当知是人先世于佛所作功德多,亲近供养诸佛,为善知识所护。世尊,诸佛一切智应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般若波罗蜜亦当从一切智中求。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不异一切智,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切智不二不别。是故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若次佛。”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诸佛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一切智。何以故?憍尸迦,诸佛一切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不异一切智,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切智不二不别。”
阿难称誉品第三十六
尔时,慧命阿难白佛言:“世尊,何以不称誉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但称誉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尊导。阿难,于汝意云何?不回向萨婆若布施,得称檀那波罗蜜不?”
“不也,世尊。”
“不回向萨婆若,尸罗、羼提、毗梨耶、禅那、智慧是般若波罗蜜不?”
“不也,世尊。”
“以是故知,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尊导,是故称誉。”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布施回向萨婆若作檀那波罗蜜,乃至作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以无二法布施回向萨婆若,是名檀那波罗蜜;以不生不可得故,回向萨婆若布施,是名檀那波罗蜜。乃至以无二法智慧回向萨婆若,是名般若波罗蜜;以不生不可得故,回向萨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罗蜜。”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以不二法回向萨婆若布施,是名檀那波罗蜜?乃至以不二法回向萨婆若智慧,是名般若波罗蜜?”
佛告阿难:“以色不二法故,受、想、行、识不二法故,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故。”
“世尊,云何色不二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二法?”
佛言:“色、色相空。何以故?檀那波罗蜜、色不二不别,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檀那波罗蜜不二不别,五波罗蜜亦如是。以是故,阿难,但称誉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为尊导。
“阿难,譬如大地,以种散中得因缘和合便生,是诸种子依地而生。如是,阿难,五波罗蜜依般若波罗蜜得生,四念处乃至一切种智亦依般若波罗蜜得生。以是故,阿难,般若波罗蜜于五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为尊导。”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佛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者功德未尽。何以故?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则受三世诸佛无上道。所以者何?欲得萨婆若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欲得般若波罗蜜当从萨婆若中求。世尊,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十善道现于世间,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乃至十八不共法现于世间;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世间便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诸天;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便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故,诸佛出于世间。”
尔时,佛告释提桓因言:“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不说但有尔所功德。何以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无量戒众成就,定众、慧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成就。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当知是人为如佛。
“复次,憍尸迦,一切声闻、辟支佛,所有戒众、定众、智众、解脱众、解脱知见众,不及是善男子、善女人戒众乃至解脱知见众,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声闻、辟支佛地中心得解脱更不求大乘法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供养恭敬尊重,华香、璎珞乃至伎乐,亦得今世、后世功德。”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供养般若波罗蜜恭敬尊重华香乃至伎乐,我常当守护是人。”
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欲读诵说是般若波罗蜜时,无量百千诸天皆来听法,是善男子、善女人说般若波罗蜜法,诸天子益其胆力。是诸法师若疲极不欲说法,诸天益其胆力故,便能更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是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供养华香乃至伎乐故,亦得是今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于四部众中,说般若波罗蜜时心无怯弱,若有论难亦无畏想。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护持故。般若波罗蜜中亦分别一切法——若世间、若出世间、若有漏、若无漏、若善、若不善、若有为、若无为、若声闻法、若辟支佛法、若菩萨法、若佛法。善男子、善女人住内空乃至住无法有法空故,不见有能难般若波罗蜜者,亦不见受难者,亦不见般若波罗蜜。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为般若波罗蜜所拥护故,无有能难坏者。
“复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不没、不畏、不怖。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不见是法没者、恐怖者。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华香供养乃至幡盖,亦得是现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书持经卷,华香供养乃至幡盖,是人为父母所爱,宗亲知识所念,诸沙门、婆罗门所敬,十方诸佛及菩萨摩诃萨、辟支佛、阿罗汉乃至须陀洹所爱敬,一切世间——若天、若魔、若梵及阿修罗等——皆亦爱敬。是人行檀那波罗蜜,檀那波罗蜜无有断绝时,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无有断绝时,修内空不断,乃至修无法有法空不断,修四念处不断,乃至修十八不共法不断,修诸三昧门不断,修诸陀罗尼门不断,修诸菩萨神通不断,成就众生净佛国土不断,乃至修一切种智不断,是人亦能降伏难论毁谤。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书持经卷,香华供养乃至幡盖,亦得是今世、后世功德。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书持经卷,在所处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梵辅天、梵会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荫行天、福德天、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来到是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净居诸天——所谓无诳天、无热天、妙见天、喜见天、色究竟天,皆来到是处,见是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
“复次,憍尸迦,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还去。是善男子、善女人应作是念:‘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广果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及净居天并余诸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我则法施已。’
“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及十方世界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诸恶不能得便,除其宿命重罪。
“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亦得是今世功德,所谓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来到是处。何以故?憍尸迦,诸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救护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故。”
尔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当知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及十方国土中诸四天王天乃至阿迦尼吒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
时,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见大净光明,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异妙香,必知有大德诸天来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礼拜时。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行净洁故,诸天来到其处,见般若波罗蜜受读诵说,供养欢喜礼拜。是中有小鬼辈即时出去,不能堪任是大德诸天威德故。以是大德诸天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生大心,以是故,般若波罗蜜所住处,四面不应有诸不净,应当燃灯烧香,散众名华,众香涂地,众盖幢幡种种严饰。
“复次,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说法时终无疲极,自觉身轻心乐,随法偃息,卧觉安隐,无诸恶梦,梦中见诸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比丘僧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在诸佛边听受法教——所谓六波罗蜜、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分别六波罗蜜义,分别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分别其义,亦见菩提树庄严殊妙,见诸菩萨趣菩提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佛成已转法轮,见百千万菩萨共集法论议——应如是求萨婆若、应如是成就众生、应如是净佛国土,亦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亦闻其名号某方某国某佛,若干百千万菩萨、若干百千万声闻恭敬围绕说法,复见十方无数百千万亿诸佛般涅槃,复见无数百千万亿诸佛七宝塔,见供养诸塔恭敬、尊重赞叹、香华乃至幡盖。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见如是善梦,卧安觉安,诸天益其气力,自觉身体轻便,不大贪著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于四供养其心轻微。譬如比丘坐禅,从禅定起心与定合,不贪著饮食,其心轻微。何以故?憍尸迦,诸天法应以诸味之精益其气力故,十方诸佛及天、龙、鬼、神、阿修罗、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亦益其气力。如是,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今世如是功德,应当受持般若波罗蜜亲近,读诵说,正忆念,亦不离萨婆若心。
“憍尸迦,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能受持乃至正忆念,应当书持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香华、璎珞乃至幡盖。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书经卷,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甚多,胜于供养十方诸佛及弟子,恭敬尊重赞叹,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诸佛及弟子般涅槃后起七宝塔,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乃至幡盖。”
|